今日经文:诗篇第128-134篇
思考问题:
1. 诗人表达真实的敬拜观念是从什么为中心?
2. 这个敬拜观念和现代信徒一般的敬拜观念有何异同?你有何建议?
一、诗篇第128-131篇:仰望耶和华
第128篇:诗人歌咏敬畏神的人和其家庭所享受的祝福,并且他为敬畏神的人祷告。
第129篇:前半段诗人叙述以色列以前遭遇被掳的苦难,被公义之神拯救;后半段是叙述不义之人必蒙羞不受祝福。
第130篇:此诗是一首悔罪诗。诗人从最深的痛苦中向神求告,深信神必查究罪孽并且有赦罪之恩,因此他仰望耶和华,因为祂有慈爱、有丰盛的恩典,必救赎以色列脱离一切的罪孽。
第131篇:大卫所作,此诗抒发大卫在神面前谦卑不狂傲,他的心平稳安静,单单仰望神。
二、诗篇第132篇:此诗可能写于王国时期。第一部份是诗人求神记念大卫所受的苦难以及大卫要为耶和华建殿的心愿。诗人描述约柜最后从圣所迎进圣殿,进入安息之所,耶和华记念祂对大卫的应许,拣选了锡安作他的居所,预备大卫的角和受膏者的灯。
三、诗篇第133-134篇
诗篇第133篇:诗人歌咏勉励以色列人要如弟兄和睦同居,有合一的敬拜,就必蒙福,有如亚伦的膏油,从世界中被分别出来归给神,又如黑门山的甘露,使人重新得力被更新。
诗篇第134篇:此诗是上行之诗的最后一首,会众鼓励祭司向圣所举手称颂神,祭司为会众祝福。
省思:真实的敬拜,发自一个敬畏神的心,一个敬畏神的心来自一个信靠神的心.,一个信靠的心,来自认识神的喜乐。诗人带着强烈的期盼往耶路撒冷朝见神的路程,不见得都是平坦大道,但是摆在前面的盼望,吸引着他们继续迈向耶路撒冷。有时我们每週日到教会,可能失去了朝见神的渴慕,可能失去了遇见神的盼望,但是诗人要来称颂造天地的耶和华,因祂的慈爱和怜悯不断。
祷告
1. 为教会祷告:主耶和华啊!在动乱的时代,愿你兴起,愿你的约柜在你殿中,愿你的民因你的话被更新,愿你怜悯这黑暗的世代!
2. 为未得之民祷告:“智慧人要发光,如同天上的光;那领许多人归于义的必发光如星,直到永永远远。”(但12:3)为在孟加拉国的安萨里人祷告,他们约有1,269,000人口,没有基督徒,都是信奉伊斯兰教。安萨里人是沙地阿拉伯人的后裔,他们的祖先是麦地那人,他们从麦加迁徙到麦地那时,曾经帮助过穆罕默德。他们自豪他们的名字“安萨里”,意思是“真正的朋友”或“帮助者”。他们大部分人是工匠,多是穷人和文盲,都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但也混合了很多民间宗教信仰的传统。安萨里人遍布在南亚各地,祷告求主在他们中间开路,使基督徒有机会和他们建立友谊关系,并且使他们能提升教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