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 听命胜于献祭

今日经文:撒母耳记上第13~15章
思考问题:
1. 扫罗蒙神恩召被膏立为王,后来导致扫罗堕落的致命伤是什么?
2. 听命胜于献祭,对于你今天与神同行的生活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撒母耳反复告诫以色列不要偏离耶和华,因为耶和华是立约的神,必不撇弃他们。这段经文却记载以色列第一位君王扫罗如何逐步地偏离耶和华。此时扫罗可以号召以色列胜过非利士军队的铁车战马,捷报连连,却无法胜过自己的私欲,终至失去他的王权和生命。
一、扫罗僭越祭司与先知的职分
扫罗开始号召全以色列成军三千,其子约拿单从基比亚首攻迦巴的非利士营,大获全胜。扫罗却抢夺了约拿单的功勋,遍地吹号,以色列人以为是扫罗打胜非利士人,便往吉甲跟随扫罗,其实战场根本不在吉甲。非利士人以三万战车、六千铁骑、海沙之多的步兵在密抹与以色列会战。以色列军兵因恐惧渐散,情势危急,扫罗等不及撒母耳的来到,擅自在吉甲献上战前的燔祭和平安祭。此举显露扫罗的心态:第一、他惧怕人过于敬畏神,他深怕他不受以色列民的拥护。第二、他可能认为以色列王应当可以兼拥君王、祭司、先知的权柄。 第三、他也可能认为君王的权柄必须要凌驾先知和祭司之上。扫罗僭越了神没有给他的祭司和先知的职分。撒母耳是神所拣选,在那时代作为神话语的出口,并不是撒母耳自己举荐的。撒母耳告诉扫罗,因他没有遵守耶和华的命令,他的王位必不长久,神必另立一位合神心意的人为以色列王。扫罗的失败从失去耐心开始。
二、扫罗恶待忠诚的儿子和战将
扫罗忠诚的儿子约拿单和为他拿兵器的少年二人进非利士营击杀二十人,使敌营大乱,扫罗却是观望者。他虽集结以色列加入,但他因急于杀敌,便吩咐祭司停止不要求问神。扫罗又叫正在打仗的百姓起誓,在报完仇之前,谁都不可吃东西。他与敌人争战的目的是为了报仇,不是为了神的名。约拿单在不知情中吃了蜜,百姓在饥饿疲乏中吃了带血的肉。扫罗立下的誓言陷百姓于更可怕的罪,也使约拿单差点丧命。百姓迫切为约拿单求情,约拿单虽免于一死,但是这事已显出扫罗心中极大的黑暗。扫罗战功连连,以色列四围的仇敌,如摩押人、亚扪人、以东人、非利士人、亚玛力人,都被他击败。长年受四境强敌欺压的以色列人总算扬眉吐气了。但扫罗的属灵光景却越走下坡,失去了忠诚军兵的信赖。
三、扫罗厌弃耶和华的命令
耶和华借着撒母耳吩咐扫罗去灭尽亚玛力人,也不可留下任何牲畜。扫罗战胜了亚玛力,但却留下亚玛力王为活口,也留下上好的牲畜与美物。他的不顺服,使耶和华后悔立扫罗为王。撒母耳为扫罗终夜哀求耶和华。更可悲的是,当撒母耳终于在吉甲追上扫罗时,扫罗的反应是:第一、对撒母耳说谎,但他的谎言当场被那些被掳牲口的鸣叫声所拆穿。第二、将罪过推卸给留住牲口的百姓。第三、扫罗的骄傲与不顺服,并没有悔改的迹象,他继续说谎,继续将罪咎推给百姓。第四、他不听从耶和华的命令,又想藉着献祭来弥补。扫罗堕落的致命伤是以藉口代替认罪悔改,以献祭来代替听命。撒母耳告诫扫罗,“悖逆的罪与行邪术的罪相等;顽梗的罪与拜虚神和偶像的罪相同。”。撒母耳转身离去时,扫罗扯断了撒母耳的衣襟。撒母耳预言以色列国必从扫罗撕裂而给另一个人。撒母耳在耶和华面前杀了亚摩利王亚甲,之后就回拉玛,从此直到他死的日子,不再见扫罗的面。
省思:扫罗一生勇猛善战,却是极度地没有安全感,起初耶和华呼召他时,他就自卑躲避起来。直到耶和华兴起非利士人的来袭,他才出来号召以色列人抵御外敌。他被立为王之后,仍然惧怕不受支持而抢夺他儿子的战功,惧怕不受拥护而僭越祭司职分,惧怕百姓而悖逆耶和华,惧怕撒母耳而说谎并归罪于百姓。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人,即使贵为一国之君,也是嫉妒纷争、惶惶终日,极为可悲。扫罗本是可以全然依靠耶和华,照着摩西的吩咐,学习敬畏耶和华。扫罗忘了他起初的呼召,正如参孙辱没了神在他生命中的呼召!
祷告
1. 为教会祷告:主耶和华!你是我唯一的神,唯有你是我永远的依靠,是我常住的磐石,我的山寨。你将我藏在你的隐密处,安然稳妥。我在你的手中如同珍宝,因你已在我生命中印上戳记永属你,求你保守我永不忘你的恩召!
2. 为未得之民祷告:为印度的班尼亚族祷告,他们人口众多,约有29,413,000人口,没有基督徒,都是信奉印度教。班尼亚族声称有五千年的历史,约有五十个支派,实行严格的阶层社会制度,有阶层议会来决定阶层的归属,其中四十四个支派是经由公开表决来认可,而有6个支派是透过秘密表决来认可的。约有一半的支派允许寡妇可以再婚;而离婚却被大约33个支派的社群所接纳。祷告求主在班尼亚族中间作奇妙的工作,使他们多人认识耶稣,带领他们全家、全族经历神丰盛的祝福。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