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 恩福绵延,饮水思源

今日经文:历代志上第1~9章
思考问题
1. 历代志的作者为何要用这么长的篇幅记载以色列的族谱?对耶和华的救赎计划有何相关?对以色列有何意义?
2. 在你个人生命历史中,如何看到神的救赎计划?在你的教会过去的年日中,看到神如何恩待引导?在中国教会的历史中,你如何看到神伟大的救赎计划?
列王记裡的叙述,在以色列人的政治国度裡,有两条支线,就是大卫的王朝分裂为北国以色列和南国犹大。在属灵的国度裡,作者反复突显耶和华选民所行的道中,也有两条支线,一条是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效法先祖大卫所行的道,另一条是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效法耶罗波安所行的道,陷民于罪。作者让我们看到敬畏耶和华与不敬畏耶和华的分野和后果,但耶和华的信实,必不被人的悖逆和罪孽所动摇。
历代志裡,作者则专注于两大主流,一个是大卫王朝的后裔,也就是耶路撒冷南国的王室血脉,这个主流代表的是耶和华如何统管祂的百姓,也就是在神权管治之下的王权。。另一个主流是所罗门王的圣殿,圣殿敬拜和祭司制度,代表的是神的百姓如何持续享受与耶和华之间的关係。作者时常并提所罗门王的圣殿与大卫的宝座,以示神的拣选和应许,不只包括南国,也包括北国,以色列代表的是以色列十二支派,而不只是南国。更重要的是指向最后大卫的后裔耶稣基督坐在永远的宝座上为王,也是永远的大祭司,坐在父神右边,长远为众圣徒代求。
作者为何在历代志第一章到第九章,不厌其烦地长篇详列各家族谱?大部分人阅读时都把它略过了。但是这冗长的族谱绝非无意义。本书作者若是以斯拉,写于被掳归回之后,以犹太人传统对族谱的重视,可能很有必要重新釐清他们的祖先渊源,使后来的子孙知道他们民族的起源,而继续持守他们纯淨的犹太血统。但最重要的是指出耶和华从起初造人,拣选以色列民族,代代相传,直到今日。耶和华的救赎恩典有其延续性,且环环相扣。
一、从起初到族长的族谱: 本段第一章到第三章,作者从神起初创造亚当的血脉开始记载这段族谱。从亚当到挪亚的后代。从亚伯拉罕到以撒。从以撒的后代,神拣选雅各,也就是以色列,从以色列的后代,神拣选犹大,从犹大众子中,神拣选犹大与他玛乱伦所生的法勒斯。从法勒斯一脉的血统到后来的波阿斯,大卫王便是从波阿斯一脉所出。从大卫王室的后裔到所罗门的后裔,提到约雅敬的儿子耶哥尼雅(就是约雅斤)和西底家,最后从耶哥尼雅到以利约乃。耶和华从起初创造人,血脉的传承,神的选民,尤其是大卫的后裔,经过世世代代的艰难祸患,直到如今,仍然因耶和华的恩慈存留至今。
二、以色列家族内的族谱:前面三章是以大卫的后裔为焦点。接下来四章则强调以色列十二支派的后裔。
三、便雅悯的后裔:除了犹大和利未,作者详述便雅悯的后裔。以色列被掳返国后重建的主力是犹大,南国的主要支派也是犹大和西缅,加上一部分的便雅悯支派。神拣选扫罗为以色列第一个王,扫罗是属便雅悯支派。扫罗的后裔和家谱也是重点。以色列被掳,国破家亡,已无政体和社群生活,他们归回后,首要之务,是重建百姓以圣殿敬拜为生活中心的秩序。所以作者也详述祭司、利未人在圣殿事奉的职责和圣殿敬拜的程序与规矩。
省思: 族谱对急功近利的今世,可能无意义。但族谱帮助人明白神在个人家族历史的恩典,也提醒人明白神在国家民族历史的主权。人如果罔顾自己的源头,就没有根。人如果罔顾恩福的源头,就没有感恩之心。以色列人历经国破家亡之痛,被掳为奴之耻,因神的恩典,得以回国重建家园,历代志作者特别提醒百姓饮水思源,记念耶和华在历史上如何拯救和引导、看顾和训诲、保守和存留,直到如今。信实不改变的神,仍将照着祂的应许作他们的神,他们也当守约敬畏神,作神的子民。
祷告
1. 为教会祷告: 耶和华啊!我们要称谢你的救恩,要述说你一切奇妙的作为,你的训词正直,使人心甦醒,你的命令清洁,使人眼目明亮,你的道理洁淨,存到永远,你的典章真实,全然公义。愿我们能饮水思源,感念你亘古不弃的恩典,知道你是历史的主宰,愿你的荣耀显明,你的慈爱长存!
2. 为未得之民祷告:“万民都要聚集在他面前,他要把他们分别出来,好像牧羊的分别绵羊山羊一般”(太25:32)为苏俄的車臣族祷告,他们约有1,438,000人口,只有0.01%基督徒,多数信奉伊斯兰教。他们是北高加索地区最大的本土族群。 他们称自己为诺可奇族。 车臣社会以宗族为主流,有130个宗族。 车臣人是虔诚的穆斯林,但每个宗族都有灵异神秘主义者领导。 有些人持守苏菲派的穆斯林传统被称为“穆里德”, 他们一般很反对福音。祷告求主柔软他们的心,渴望认识耶稣,接受福音,追求和平,遵行祂的道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