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经文:诗篇第1-8篇
思考问题:
1. 诗人告诉我们人生之路可能有善恶生死之别,其关键在哪里?
2. 人生之路,人人都只能走一遭,你走在哪一条路上呢?
诗篇是一卷很特别的书卷,总共有一百五十篇,分为五卷。前后跨越年代约有一千年。从摩西的年代直到以斯拉的年代。圣经中最长的一章在诗篇,圣经最短的一篇也在诗篇。诗篇也是新约最常引用的旧约经文。诗篇第一卷是从第一篇到第四十一篇,大部分是大卫的诗
一、诗篇第一篇和第二篇
这两篇诗篇是整卷诗篇的引言,也是诗篇的总纲。提出了:1、个人方面,两种人生,带出来的两种结局。义人的路和恶人的路,是两种不同的人生之路。其主要的差别在于遵行或不遵行耶和华的律法。义人的路是蒙福的路,恶人的路是灭亡之路。整个诗篇都以这个原则作分野。2、国度方面,两种不同的国度,外邦人的国度和弥赛亚的国度。外邦争闹,充满了悖逆和抵挡的声音;天父从天上嗤笑和怒斥悖逆者,宣告立他的受膏者为弥赛亚国度之君,也就是基督;神的受膏者从神领受列国为基业,地极为田产,且有权柄审判万国,投靠受膏者的必蒙福,不敬畏他的必灭亡。
二、诗篇第三篇到第七篇
这五篇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义人必蒙神的保护。
第三篇是大卫逃避押沙龙时,向神求告免受危难之诗,他深信神是他的盾牌。
第四篇可能是大卫受陷害,罪虽得洗清但仍受敌害时所作。诗人倚靠耶和华,敌人虽意图谋害,但独有耶和华使他安然居住。
第五篇诗人在神面前祷告, 1、他深信神垂听他的呼求2、神恨恶狂傲作孽的人3、他必进入神的居所,必敬畏神 4、神必定罪毁灭悖逆作恶的 5、神必赐福义人,使他们欢呼喜乐。
第六篇诗人在痛苦和病痛中,向神呼求。诗人自知是因犯罪而在病痛中,彻夜哀哭,求神免他死亡。直到耶和华听了他的恳求。
第七篇是一个无辜的人来到神的圣殿,求神申冤。诗人信靠神是公义的神,鉴察人的心肠肺腑,神是公义的审判者,必审判欺压无辜的恶人。
三、诗篇第八篇
耶和华的名在全地何其美,祂的荣耀彰显于天,祂的指头造天,铺设日月星宿,但却抬举渺小的人,使他比天使微小一点,赐他尊贵荣耀为冠冕,又赐他权柄管理地上万物。此诗篇又称为弥赛亚的诗,希伯来书2:6-8引用此诗指向基督。基督已重得亚当因罪所失去的,神将他升高,高过于诸天,荣耀神的名。
省思:人生至终的结局在乎是否走在神的道路上。曾有一个登山老手,单独跋涉长征,自信地会在特定的时刻抵达预定的地点,但是他从来没有在预定地点出现。警察出动大批专业搜索队到处都找不到他。一年后,才找到了他的尸体。原来他离开了正路,办事之后,要回正路,却迷失回不来了。人生的路,也是如此。我们离开耶和华的路,以为是正路,至终却是死亡之路。义人的道路和恶人的道路,差别就在乎有没有与神同行。
祷告
1. 为教会祷告:主耶和华!愿你的圣灵激励我的心,正如诗人所呼求的,至于我,我必凭你丰盛的慈爱,进入你的居所,我必存敬畏的心,向你的圣殿下拜。因为救恩由你而出,智慧从你而来,你是我们的主!
2. 为未得之民祷告:“独行奇事的耶和华以色列的神是应当称颂的!他荣耀的名也当称颂,直到永远!愿他的荣耀充满全地!阿门,阿门。”(诗72:18-19)为印度尼西亚的班迦雅族祷告,他们约有4,245,000人口,没有基督徒,都是信奉伊斯兰教。他们虽是虔诚的穆斯林,班迦雅人却自豪地认为他们源自传说中的尼加拉底帕印度教王国。1526年班迦雅王子萨穆德拉,为了借助于迦佤军队推翻他叔叔的政权而降服苏丹苏里安,接受了伊斯兰教。班迦雅族对现代化和现代科技不感兴趣,也不和其他族群往来。如此和外界的隔离,限制了他们的教育、医疗卫生和水净化的发展。祷告求主帮助他们脱离与外界隔离的景况,生活条件得以逐渐改善,并且打开他们的心门得以接受福音,认识耶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