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耶和华永远为王

今日经文:诗篇第9-15篇
思考问题:
1. 作者如何描述耶和华在人世间至高的权柄?
2. 属神的人面对世上的不公义和恶人的骄横,当如何行?
一、诗篇第九篇和第十篇
这两篇诗篇原为一篇,主题是恶人的敌挡。主要有三个部份:1、作者称谢耶和华的保护,当仇敌环绕、恶人欺压时,耶和华坐着为王,他按公义审判世界,按正直判断万民。2、诗人大敌当前,面对苦难,求神拯救他脱离死亡之门,求神除灭那忘记神的外邦人。恶人骄横、欺压困苦人、自夸私愿、贪财悖逆、轻慢耶和华、无神自恃。3、恶人口吐恶毒、心裡诡诈、算计无辜、谋害善良,以为神不追究。诗人面对困境,唯一解决之道就是信心的祷告。他求神打断恶人膀臂,为无辜的孤儿和困苦人伸冤,灭绝外邦人,因耶和华永远为王。
二、诗篇第十一篇到第十三篇
第十一篇仍然呼应义人和恶人的光景。诗人选择投靠耶和华,不听从恶人的建议,因为耶和华从天上宝座,察看世人、试验义人,神喜爱公义,正直人他看顾。第十二篇,在一个邪恶虚谎的环境裡,诗人呼求耶和华的帮助。他环顾四周,虔诚忠信的人都没有了,人人油嘴滑舌、夸大说谎、以舌夸胜、毫无节制。他深信神必剪除这样的人。耶和华发声说话,他必帮助受冤屈的困苦人和受欺压的贫穷人。因耶和华的言语,是纯淨的言语,在炉中炼过七次。第十三篇,作者在多重的苦难中向神呼求。他面对身体的病痛、仇敌的压制、被神离弃这三重的苦,但是他仍然倚靠神的慈爱和厚恩,他的心以神的救恩为乐。
二、诗篇第十四篇
这诗篇裡有三个声音:1、是愚顽人的声音,他心裡说没有神。2、是耶和华的声音,祂从天上察看有没有寻求他的人,结果祂说,他们都偏离正路,没有一个行善的。作孽的愚顽人吞吃神的百姓,耶和华是困苦人的避难所。3、是以色列欢喜的声音,因以色列的救恩从锡安而出,耶和华必赎回被掳之民。
三、诗篇第十五篇
得以进入神的圣殿朝见神的人,需有的十个人品:行为正直、作事公义、不以舌头谗谤人、不恶待朋友、不与恶人同伙、尊重敬畏神的人、信守诺言、不贪财图利,不受贿赂以害无辜。
省思:人的愚昧有三:1、心中无神,作孽不报,就以为神不存在。 2、暗中所行,无人所知,就以为神看不见。3、偏行己路,暂时得利,就以为神管不着。耶和华是生命的主宰,创造天地的主,人往哪裡躲避神的面呢?人怎能逃避耶和华的公义?世事起伏如潮汐,权势兴衰如云涌,耶和华永远为王。诗人对耶和华的崇高和人的渺小,有很敏锐清晰的理解,对人性的二分法也很鲜明。恶人的悖逆残酷压制穷苦软弱的人,但义人在苦难中仍然倚靠耶和华,仰望祂的救恩。
祷告
1. 为教会祷告:主耶和华啊!你是坐在高天的宝座上垂看世人的神,你的慧眼察看世人,愿你在我们的愁苦裡,垂听我们的祷告;在我们的苦难裡,成为我们的力量,坚固我们倚靠你的决心,好叫我们以你的慈爱为饱足,用你纯淨的言语喂养我们,好叫我们得知你的心意!
2. 为未得之民祷告:“以耶和华为神的,那国是有福的!他所拣选为自己产业的,那民是有福的!”(诗33:12)为在苏里兰卡的苏里兰卡摩尔族祷告,他们约有662,000人口,没有基督徒,都是信奉伊斯兰教。摩尔族认为他们的祖先是阿拉伯商人在第八世纪和十五世纪之间到苏里兰卡定居下来的。大批的穆斯林商人受当地迷人的景色吸引而来,有些定居当地,也大受统治者政策性的鼓励。他们大多住在沿岸地区,有着独特的风俗,与当地大多数的辛哈里啬和塔米里人很不一样,他们受伊斯兰教的影响极深,严守伊斯兰教规,也承袭祖先传统,保守南亚的生活习惯。祷告求主帮助他们能认识耶稣基督的属性,接受恩典的福音,突破伊斯兰教规的束缚和辖制。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