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 天国君王的十架路

今日经文:马太福音第26-28章
思考问题
1. 马太描述耶稣的受难经过有何特别之处?他的信息和事件表象有哪些对比?
2. 耶稣复活后,对门徒最后的吩咐是什麽?对今日教会有何相关?
耶稣的生,是为了死,祂的死是为了复活,祂的复活是为了神荣耀的名。马太特意叙述耶稣上耶路撒冷受难,都是神既定的旨意和计划。马太再次提到耶稣对门徒说人子在逾越节要被捕、被钉在十字架上的事。
一、耶稣受难前的预备
1、马利亚用香膏抹主:耶稣在公开事工之前受圣灵恩膏,预备祂在地上的事工,如今祂受膏抹,预备祂的受死和埋葬,马利亚所作的,要被传扬记念。2、耶稣与门徒的最后晚餐:犹大出去见祭司长,用三十块钱出卖了耶稣。耶稣与门徒吃逾越节的晚餐,祂把握了最后门徒训练的机会,提醒他们,祂的血将成为立约的血,使罪得赦免。祂接著明明告诉门徒,今夜他们都要为祂的缘故跌倒。耶稣预言彼得要三次不认主。3、耶稣在客西马尼园:耶稣三次祷告,预备即将来临的风暴,祂心里忧伤几乎要死,希望神可撤去苦杯,但仍求天父旨意成全。耶稣三次请求门徒和祂一同儆醒祷告,他们都睡著了,耶稣劝戒他们总要儆醒祷告,免得入了迷惑。
二、耶稣的受难
1、耶稣被卖和被捕:半夜犹大带著祭司长和长老,连同兵丁来到客西马尼园,逮捕了耶稣。彼得用刀削掉了大祭司僕人的耳朵。耶稣命令彼得收刀入鞘。2、耶稣在大祭司该亚法面前受审:彼得暗暗跟进大祭司院里,大祭司以假见证试图定耶稣的罪。最后耶稣承认祂是神的儿子基督而且他们要看见人子在权能者右边,驾云降临。大祭司当场定耶稣说僭妄的话,他们就羞辱耶稣。其实真正被审判的是大祭司。3、彼得三次不认主:彼得潜入大祭司院子观看耶稣被审的经过,三次被人认出来,三次都否认他是耶稣的门徒,鸡就叫了。他想起耶稣的预言,就出去痛哭了。4、犹大卖主吊死:犹大没料到他们竟把耶稣定了罪,交给罗马巡抚彼拉多,就后悔,把银钱拿回去还给祭司长,自认流了无辜人的血,就出去上吊死了。5、耶稣在彼拉多面前受审:马太特意记载耶稣向彼拉多承认祂是犹太人的王。彼拉多深知耶稣没有触犯罗马法律,但为了讨好犹太领袖,避免生乱而应犹太众人的要求,判定耶稣受十字架的酷刑。6、耶稣受辱:那位他们所嘲弄的犹太人的王才是真正的万王之王;那位被戏弄无力抵抗的,才是全然的大能者。7、耶稣受死:耶稣饱受折磨,背著十字架,在各各他山被挂在十字架上,备受酷刑煎熬,他拒喝苦胆调和的酒,他的里衣被拈阄、他的罪状牌写著“犹太人的王耶稣”、被众人讥笑祂若是神的儿子就可以从十架上下来、犹太众领袖也讥笑神的儿子救别人却不能救自己,耶稣在与神隔绝的痛苦中呼叫天父,他断气时,圣殿幔子裂为两半;大地震动、磐石崩裂;坟墓裂开,圣徒复活,在圣城显现;百夫长和看守的,见此景,惊呼,“这真是神的儿子了!” 8、耶稣被埋葬:耶稣被埋在约瑟的新坟里,罗马巡抚彼拉多应犹太领袖的要求,派兵紧紧看守坟墓。
三、耶稣的复活
七日的头一日,耶稣从死裡复活,向两个马利亚显现,吩咐她们去告诉使徒们,复活的耶稣在加利利等他们。使徒们在加利利山上,见到了复活的主,就拜他。耶稣升天之前,将大使命託付给门徒:1、祂告诉使徒,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了祂。2、祂以此权柄差遣众使徒往普天下去。3、他们要在全地继续训练门徒,使万民成为耶稣的门徒。4、策略是施洗、教训、遵守主道。5、耶稣应许必常与他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省思:马太结束马太福音的方式,也显明了他写耶稣生平的焦点。天国君王的生与死,以及生死之间一切的工作,都只有一个目标,就是在十字架上彰显神的荣耀,为得著更多的门徒,使神的荣耀遍满全地,诚如先知哈巴谷的预言,“认识耶和华荣耀的知识要充满遍地,好像水充满洋海一般。” 今天教会接下大使命的一棒,当以训练门徒为标竿,广传福音。
祷告
1. 为教会祷告:主啊!你走过的十架路,跟随你的人也当跟随。愿你在这世代坚固你的教会,在基督裡扎根更深,好在风浪中站立得稳;愿你长阔高深的爱,充满教会,使你的百姓在你爱中不惧怕;愿你的教会,更深渴慕你的话语,因你的圣言得饱足;愿你的教会,因你的复活,真正存著最大的盼望!
2. 为未得之民祷告:“王要回答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些事你们既做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太25:40)为印度的曼尼哈尔族祷告,他们约有574000人口,没有基督徒,都是信奉伊斯兰教。曼尼哈尔族是擅长用宝石、玻璃、象牙和锡箔制作手镯和珠子的民族。基本上是全家投入的家庭工业。他们也卖化妆品、前额珠宝和封蜡等商品。曼尼哈尔人都是大家庭,一般都依赖公共发配制度来购买补贴的稻谷、食油和煤气。许多人都负债累累或赊账。他们的知识水平都很低。祷告求主帮助他们提高年轻一代的教育水平,差遣福音使者到他们中间,求圣灵打开他们的心,能明白耶稣是谁,接受耶稣基督的福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