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经文:路加福音第13-15章
思考问题
1. 路加如何叙述耶稣最后的处境,他主要的信息和目的是什麽?
2. 耶稣在最后的日子,对门徒的教导,其重点是什麽?
一、山雨欲来风满楼
路加很有架构性地叙述耶稣的处境越来越危险,而耶稣的使命却越来越清楚地展现。
1、耶稣对政治性问题的反应:当时彼拉多杀害来耶路撒冷献祭的加利利人,耶稣对这政治性问题的反应是,这些加利利人并不比其他加利利人更有罪,才遭此祸患。耶稣警告,人若不悔改,都要如此灭亡。以色列如同不结果子的无花果树,白佔地土,本该砍掉,但因神的怜悯, 延后审判的时间,容让以色列再有悔改的机会。2、耶稣对律法性问题的反应:一个希伯来妇女,被鬼附十八年,腰完全无法直起来,耶稣在安息日医好了她。管会堂的以违反律法质问耶稣,耶稣的反应是守律法或撒但的拦阻,都不能抵挡神国的临到。医治这妇女的病虽是小事,神国的荣耀,必如芥菜种和麵酵,由小长成大树,或是全团麵都发起来。3、耶稣提醒要努力进天国:有人很关心是否得救的人会很少,犹太人正统上认为他们是选民应该都是得救的,但有些团体认为只有少数严守律法的可以得救。耶稣提醒门徒要努力进窄门,要趁着救恩的门还没关的时候,听见耶稣的信息要悔改,与耶稣有个人的关係。从各国各方来的外邦人要得救,有些不悔改的犹太人却要被摒除在救恩的门外。那些自以为在前的,将要在后。4、耶稣为耶路撒冷哀哭:希律要杀害耶稣的消息传来,耶稣仍然向着耶路撒冷而去。耶稣却为这城哀哭。耶路撒冷曾杀害神差遣来的先知,如今也不接受救主的劝诫,弥赛亚将在那裡受害,耶路撒冷终将成为荒场。5、耶稣的怜悯:安息日祂受邀在法利赛人领袖家作客, 医治未受邀请患水臌的人。耶稣提醒人宴客要请贫病残缺的。神的国降临,那受邀的拒绝进入,神就出去邀请贫病残缺的,先前受邀的不得享受神国宴席。
二、时局紧迫集训门徒
四福音书都用了很长的篇幅纪录耶稣训练门徒的讲论,也是基督教信仰的根基。路加特别强调耶稣对以色列以外失丧灵魂的怜悯和负担:
1、门徒的代价:要背着自己的十字架跟从主,计算代价跟随到底,撇下一切所有的跟从,生命要有敬虔的影响力。2、福音要传给被社会弃绝的人:耶稣用三个比喻来说明天父的慈爱和怜悯寻找拯救失丧的人。迷失的羊和失落的银钱,都是在回应法利赛人质疑耶稣与罪人来往,甚至同席。这两个比喻在说明神不惜劳苦和代价,寻找失丧被弃绝的灵魂,每个灵魂在祂眼中都很贵重。法利赛人理当因这些人得着救恩,与神一同欢喜快乐。浪子回头的故事,也是描述天父赦罪的慈爱,小儿子固然任性悖逆,祂仍一直盼望浪子回家,不像法利赛人以律法衡量得救恩的资格。
省思:耶稣的眼光不只是停留在以色列人当中,路加不断地随着耶稣的脚踪和耶稣的教训,带领读者跨越思维和文化的藩篱,进入神国度更宽广的领域。耶稣定意面向耶路撒冷受难的苦路,祂的救恩将要从以色列如同艳阳大光四射,及于万国万民,成为外邦人光。
祷告
1. 为教会祷告:主啊!在一个黑暗困惑的时代,愿你救恩的就是光照耀更明亮,我们呼求你的慈爱藉着圣灵浇灌下来,赐下悔改赦罪的恩,叫人降服于你的话语权柄,因你的话就是灵,就是生命,愿你不断寻找拯救失丧的人,叫被弃绝的被怜恤,穷困的被扶助,受伤的被医治,被掳的得自由。
2. 为未得之民祷告:“地的四极都要想念耶和华,并且归顺他,列国的万族都要在你面前敬拜。”(诗22:27)为苏丹巴噶拉的美西里亚族祷告,他们约有612,000人口,没有基督徒,都是信奉伊斯兰教。美西里亚族是苏丹巴噶拉的一个支派。巴噶拉族是阿拉伯人的后裔,在十四世纪到十八世纪间移民来苏丹。他们被称为巴噶拉,意思是“放牛的人”。他们是母系社会,妇女负责生计,做工养活家人,并拥有他们的帐篷和家产所有权。苏丹常处于战乱和动荡。祷告求主,助他们有一个稳定平安的环境,改善他们的生活,柔软他们的心,能接受耶稣基督做他们的救主,经历真神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