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 聽命勝於獻祭
今日經文:撒母耳記上第13~15章
思考問題:
1. 掃羅蒙神恩召被膏立為王,後來導致掃羅墮落的致命傷是什麼?
2. 聽命勝於獻祭,對於你今天與神同行的生活有什麼特別的意義?
撒母耳反覆告誡以色列不要偏離耶和華,因為耶和華是立約的神,必不撇棄他們。 這段經文卻記載以色列第一位君王掃羅如何逐步地偏離耶和華。 此時掃羅可以號召以色列勝過非利士軍隊的鐵車戰馬,捷報連連,卻無法勝過自己的私慾,終至失去他的王權和生命。
一、掃羅僭越祭司與先知的職分
掃羅開始號召全以色列成軍三千,其子約拿單從基比亞首攻迦巴的非利士營,大獲全勝。 掃羅卻搶奪了約拿單的功勳,遍地吹號,以色列人以為是掃羅打勝非利士人,便往吉甲跟隨掃羅,其實戰場根本不在吉甲。 非利士人以三萬戰車、六千鐵騎、海沙之多的步兵在密抹與以色列會戰。 以色列軍兵因恐懼漸散,情勢危急,掃羅等不及撒母耳的來到,擅自在吉甲獻上戰前的燔祭和平安祭。 此舉顯露掃羅的心態:第一、他懼怕人過於敬畏神,他深怕他不受以色列民的擁護。 第二、他可能認為以色列王應當可以兼擁君王、祭司、先知的權柄。 第三、他也可能認為君王的權柄必須要淩駕先知和祭司之上。 掃羅僭越了神沒有給他的祭司和先知的職分。 撒母耳是神所揀選,在那時代作為神話語的出口,並不是撒母耳自己舉薦的。 撒母耳告訴掃羅,因他沒有遵守耶和華的命令,他的王位必不長久,神必另立一位合神心意的人為以色列王。 掃羅的失敗從失去耐心開始。
二、掃羅惡待忠誠的兒子和戰將
掃羅忠誠的兒子約拿單和為他拿兵器的少年二人進非利士營擊殺二十人,使敵營大亂,掃羅卻是觀望者。 他雖集結以色列加入,但他因急於殺敵,便吩咐祭司停止不要求問神。 掃羅又叫正在打仗的百姓起誓,在報完仇之前,誰都不可吃東西。 他與敵人爭戰的目的是為了報仇,不是為了神的名。 約拿單在不知情中吃了蜜,百姓在饑餓疲乏中吃了帶血的肉。 掃羅立下的誓言陷百姓於更可怕的罪,也使約拿單差點喪命。 百姓迫切為約拿單求情,約拿單雖免於一死,但是這事已顯出掃羅心中極大的黑暗。 掃羅戰功連連,以色列四圍的仇敵,如摩押人、亞捫人、以東人、非利士人、亞瑪力人,都被他擊敗。 長年受四境強敵欺壓的以色列人總算揚眉吐氣了。 但掃羅的屬靈光景卻越走下坡,失去了忠誠軍兵的信賴。
三、掃羅厭棄耶和華的命令
耶和華藉著撒母耳吩咐掃羅去滅盡亞瑪力人,也不可留下任何牲畜。 掃羅戰勝了亞瑪力,但卻留下亞瑪力王為活口,也留下上好的牲畜與美物。 他的不順服,使耶和華後悔立掃羅為王。 撒母耳為掃羅終夜哀求耶和華。 更可悲的是,當撒母耳終於在吉甲追上掃羅時,掃羅的反應是:第一、對撒母耳說謊,但他的謊言當場被那些被擄牲口的鳴叫聲所拆穿。 第二、將罪過推卸給留住牲口的百姓。 第三、掃羅的驕傲與不順服,並沒有悔改的跡象,他繼續說謊,繼續將罪咎推給百姓。 第四、他不聽從耶和華的命令,又想藉著獻祭來彌補。 掃羅墮落的致命傷是以藉口代替認罪悔改,以獻祭來代替聽命。 撒母耳告誡掃羅,“悖逆的罪與行邪術的罪相等;頑梗的罪與拜虛神和偶像的罪相同。 ”。 撒母耳轉身離去時,掃羅扯斷了撒母耳的衣襟。 撒母耳預言以色列國必從掃羅撕裂而給另一個人。 撒母耳在耶和華面前殺了亞摩利王亞甲,之後就回拉瑪,從此直到他死的日子,不再見掃羅的面。
省思:掃羅一生勇猛善戰,卻是極度地沒有安全感,起初耶和華呼召他時,他就自卑躲避起來。 直到耶和華興起非利士人的來襲,他才出來號召以色列人抵禦外敵。 他被立為王之後,仍然懼怕不受支援而搶奪他兒子的戰功,懼怕不受擁護而僭越祭司職分,懼怕百姓而悖逆耶和華,懼怕撒母耳而說謊並歸罪於百姓。 一個沒有安全感的人,即使貴為一國之君,也是嫉妒紛爭、惶惶終日,極為可悲。 掃羅本是可以全然依靠耶和華,照著摩西的吩咐,學習敬畏耶和華。 掃羅忘了他起初的呼召,正如參孫辱沒了神在他生命中的呼召!
禱告
1. 為教會禱告:主耶和華!你是我唯一的神,唯有你是我永遠的依靠,是我常住的磐石,我的山寨。 你將我藏在你的隱密處,安然穩妥。 我在你的手中如同珍寶,因你已在我生命中印上戳記永屬你,求你保守我永不忘你的恩召!
2. 為未得之民禱告:為印度的班尼亞族禱告,他們人口眾多,約有29,413,000人口,沒有基督徒,都是信奉印度教。 班尼亞族聲稱有五千年的歷史,約有五十個支派,實行嚴格的階層社會制度,有階層議會來決定階層的歸屬,其中四十四個支派是經由公開表決來認可,而有6個支派是透過秘密表決來認可的。 約有一半的支派允許寡婦可以再婚;而離婚卻被大約33個支派的社群所接納。 禱告求主在班尼亞族中間作奇妙的工作,使他們多人認識耶穌,帶領他們全家、全族經歷神豐盛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