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全文
6月7日 善惡之別
今日經文:詩篇第1-8篇
思考問題:
1. 詩人告訴我們人生之路可能有善惡生死之別,其關鍵在哪裡?
2. 人生之路,人人都只能走一遭,你走在哪一條路上呢?
詩篇是一卷很特別的書卷,總共有一百五十篇,分為五卷。 前後跨越年代約有一千年。 從摩西的年代直到以斯拉的年代。 聖經中最長的一章在詩篇,聖經最短的一篇也在詩篇。 詩篇也是新約最常引用的舊約經文。 詩篇第一卷是從第一篇到第四十一篇,大部分是大衛的詩
一、詩篇第一篇和第二篇
這兩篇詩篇是整卷詩篇的引言,也是詩篇的總綱。 提出了:1、個人方面,兩種人生,帶出來的兩種結局。 義人的路和惡人的路,是兩種不同的人生之路。 其主要的差別在於遵行或不遵行耶和華的律法。 義人的路是蒙福的路,惡人的路是滅亡之路。 整個詩篇都以這個原則作分野。 2、國度方面,兩種不同的國度,外邦人的國度和彌賽亞的國度。 外邦爭鬧,充滿了悖逆和抵擋的聲音; 天父從天上嗤笑和怒斥悖逆者,宣告立他的受膏者為彌賽亞國度之君,也就是基督; 神的受膏者從神領受列國為基業,地極為田產,且有權柄審判萬國,投靠受膏者的必蒙福,不敬畏他的必滅亡。
二、詩篇第三篇到第七篇
這五篇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就是義人必蒙神的保護。
第三篇是大衛逃避押沙龍時,向神求告免受危難之詩,他深信神是他的盾牌。
第四篇可能是大衛受陷害,罪雖得洗清但仍受敵害時所作。 詩人倚靠耶和華,敵人雖意圖謀害,但獨有耶和華使他安然居住。
第五篇詩人在神面前禱告, 1、他深信神垂聽他的呼求2、神恨惡狂傲作孽的人3、他必進入神的居所,必敬畏神 4、神必定罪毀滅悖逆作惡的 5、神必賜福義人,使他們歡呼喜樂。
第六篇詩人在痛苦和病痛中,向神呼求。 詩人自知是因犯罪而在病痛中,徹夜哀哭,求神免他死亡。 直到耶和華聽了他的懇求。
第七篇是一個無辜的人來到神的聖殿,求神申冤。 詩人信靠神是公義的神,鑒察人的心腸肺腑,神是公義的審判者,必審判欺壓無辜的惡人。
三、詩篇第八篇
耶和華的名在全地何其美,祂的榮耀彰顯於天,祂的指頭造天,鋪設日月星宿,但卻抬舉渺小的人,使他比天使微小一點,賜他尊貴榮耀為冠冕,又賜他權柄管理地上萬物。 此詩篇又稱為彌賽亞的詩,希伯來書2:6-8引用此詩指向基督。 基督已重得亞當因罪所失去的,神將他升高,高過於諸天,榮耀神的名。
省思:人生至終的結局在乎是否走在神的道路上。 曾有一個登山老手,單獨跋涉長征,自信地會在特定的時刻抵達預定的地點,但是他從來沒有在預定地點出現。 員警出動大批專業搜索隊到處都找不到他。 一年後,才找到了他的屍體。 原來他離開了正路,辦事之後,要回正路,卻迷失回不來了。 人生的路,也是如此。 我們離開耶和華的路,以為是正路,至終卻是死亡之路。 義人的道路和惡人的道路,差別就在乎有沒有與神同行。
禱告
1. 為教會禱告:主耶和華! 願你的聖靈激勵我的心,正如詩人所呼求的,至於我,我必憑你豐盛的慈愛,進入你的居所,我必存敬畏的心,向你的聖殿下拜。 因為救恩由你而出,智慧從你而來,你是我們的主!
2. 為未得之民禱告:「獨行奇事的耶和華以色列的神是應當稱頌的! 他榮耀的名也當稱頌,直到永遠! 願他的榮耀充滿全地! 阿門,阿門。 “(詩72:18-19)為印尼的班迦雅族禱告,他們約有4,245,000人口,沒有基督徒,都是信奉伊斯蘭教。 他們雖是虔誠的穆斯林,班迦雅人卻自豪地認為他們源自傳說中的尼加拉底帕印度教王國。 1526年班迦雅王子薩穆德拉,為了藉助於迦佤軍隊推翻他叔叔的政權而降服蘇丹蘇里安,接受了伊斯蘭教。 班迦雅族對現代化和現代科技不感興趣,也不和其他族群往來。 如此和外界的隔離,限制了他們的教育、醫療衛生和水凈化的發展。 禱告求主幫助他們脫離與外界隔離的景況,生活條件得以逐漸改善,並且打開他們的心門得以接受福音,認識耶穌。
6月7日 善惡之別
今日經文:詩篇第1-8篇
思考問題:
1. 詩人告訴我們人生之路可能有善惡生死之別,其關鍵在哪裡?
2. 人生之路,人人都只能走一遭,你走在哪一條路上呢?
詩篇是一卷很特別的書卷,總共有一百五十篇,分為五卷。 前後跨越年代約有一千年。 從摩西的年代直到以斯拉的年代。 聖經中最長的一章在詩篇,聖經最短的一篇也在詩篇。 詩篇也是新約最常引用的舊約經文。 詩篇第一卷是從第一篇到第四十一篇,大部分是大衛的詩
一、詩篇第一篇和第二篇
這兩篇詩篇是整卷詩篇的引言,也是詩篇的總綱。 提出了:1、個人方面,兩種人生,帶出來的兩種結局。 義人的路和惡人的路,是兩種不同的人生之路。 其主要的差別在於遵行或不遵行耶和華的律法。 義人的路是蒙福的路,惡人的路是滅亡之路。 整個詩篇都以這個原則作分野。 2、國度方面,兩種不同的國度,外邦人的國度和彌賽亞的國度。 外邦爭鬧,充滿了悖逆和抵擋的聲音; 天父從天上嗤笑和怒斥悖逆者,宣告立他的受膏者為彌賽亞國度之君,也就是基督; 神的受膏者從神領受列國為基業,地極為田產,且有權柄審判萬國,投靠受膏者的必蒙福,不敬畏他的必滅亡。
二、詩篇第三篇到第七篇
這五篇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就是義人必蒙神的保護。
第三篇是大衛逃避押沙龍時,向神求告免受危難之詩,他深信神是他的盾牌。
第四篇可能是大衛受陷害,罪雖得洗清但仍受敵害時所作。 詩人倚靠耶和華,敵人雖意圖謀害,但獨有耶和華使他安然居住。
第五篇詩人在神面前禱告, 1、他深信神垂聽他的呼求2、神恨惡狂傲作孽的人3、他必進入神的居所,必敬畏神 4、神必定罪毀滅悖逆作惡的 5、神必賜福義人,使他們歡呼喜樂。
第六篇詩人在痛苦和病痛中,向神呼求。 詩人自知是因犯罪而在病痛中,徹夜哀哭,求神免他死亡。 直到耶和華聽了他的懇求。
第七篇是一個無辜的人來到神的聖殿,求神申冤。 詩人信靠神是公義的神,鑒察人的心腸肺腑,神是公義的審判者,必審判欺壓無辜的惡人。
三、詩篇第八篇
耶和華的名在全地何其美,祂的榮耀彰顯於天,祂的指頭造天,鋪設日月星宿,但卻抬舉渺小的人,使他比天使微小一點,賜他尊貴榮耀為冠冕,又賜他權柄管理地上萬物。 此詩篇又稱為彌賽亞的詩,希伯來書2:6-8引用此詩指向基督。 基督已重得亞當因罪所失去的,神將他升高,高過於諸天,榮耀神的名。
省思:人生至終的結局在乎是否走在神的道路上。 曾有一個登山老手,單獨跋涉長征,自信地會在特定的時刻抵達預定的地點,但是他從來沒有在預定地點出現。 員警出動大批專業搜索隊到處都找不到他。 一年後,才找到了他的屍體。 原來他離開了正路,辦事之後,要回正路,卻迷失回不來了。 人生的路,也是如此。 我們離開耶和華的路,以為是正路,至終卻是死亡之路。 義人的道路和惡人的道路,差別就在乎有沒有與神同行。
禱告
1. 為教會禱告:主耶和華! 願你的聖靈激勵我的心,正如詩人所呼求的,至於我,我必憑你豐盛的慈愛,進入你的居所,我必存敬畏的心,向你的聖殿下拜。 因為救恩由你而出,智慧從你而來,你是我們的主!
2. 為未得之民禱告:「獨行奇事的耶和華以色列的神是應當稱頌的! 他榮耀的名也當稱頌,直到永遠! 願他的榮耀充滿全地! 阿門,阿門。 “(詩72:18-19)為印尼的班迦雅族禱告,他們約有4,245,000人口,沒有基督徒,都是信奉伊斯蘭教。 他們雖是虔誠的穆斯林,班迦雅人卻自豪地認為他們源自傳說中的尼加拉底帕印度教王國。 1526年班迦雅王子薩穆德拉,為了藉助於迦佤軍隊推翻他叔叔的政權而降服蘇丹蘇里安,接受了伊斯蘭教。 班迦雅族對現代化和現代科技不感興趣,也不和其他族群往來。 如此和外界的隔離,限制了他們的教育、醫療衛生和水凈化的發展。 禱告求主幫助他們脫離與外界隔離的景況,生活條件得以逐漸改善,並且打開他們的心門得以接受福音,認識耶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