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全文
6月8日耶和華永遠為王
今日經文:詩篇第9-15篇
思考問題:
1. 作者如何描述耶和華在人世間至高的權柄?
2. 屬神的人面對世上的不公義和惡人的驕橫,當如何行?
一、詩篇第九篇和第十篇
這兩篇詩篇原為一篇,主題是惡人的敵擋。 主要有三個部份:1、作者稱謝耶和華的保護,當仇敵環繞、惡人欺壓時,耶和華坐著為王,他按公義審判世界,按正直判斷萬民。 2、詩人大敵當前,面對苦難,求神拯救他脫離死亡之門,求神除滅那忘記神的外邦人。 惡人驕橫、欺壓困苦人、自誇私願、貪財悖逆、輕慢耶和華、無神自恃。 3、惡人口吐惡毒、心裡詭詐、算計無辜、謀害善良,以為神不追究。 詩人面對困境,唯一解決之道就是信心的禱告。 他求神打斷惡人膀臂,為無辜的孤兒和困苦人伸冤,滅絕外邦人,因耶和華永遠為王。
二、詩篇第十一篇到第十三篇
第十一篇仍然呼應義人和惡人的光景。 詩人選擇投靠耶和華,不聽從惡人的建議,因為耶和華從天上寶座,察看世人、試驗義人,神喜愛公義,正直人他看顧。 第十二篇,在一個邪惡虛謊的環境裡,詩人呼求耶和華的幫助。 他環顧四周,虔誠忠信的人都沒有了,人人油嘴滑舌、誇大說謊、以舌誇勝、毫無節制。 他深信神必剪除這樣的人。 耶和華發聲說話,他必幫助受冤屈的困苦人和受欺壓的貧窮人。 因耶和華的言語,是純淨的言語,在爐中煉過七次。 第十三篇,作者在多重的苦難中向神呼求。 他面對身體的病痛、仇敵的壓制、被神離棄這三重的苦,但是他仍然倚靠神的慈愛和厚恩,他的心以神的救恩為樂。
三、詩篇第十四篇
這詩篇裡有三個聲音:1、是愚頑人的聲音,他心裡說沒有神。 2、是耶和華的聲音,祂從天上察看有沒有尋求他的人,結果祂說,他們都偏離正路,沒有一個行善的。 作孽的愚頑人吞吃神的百姓,耶和華是困苦人的避難所。 3、是以色列歡喜的聲音,因以色列的救恩從錫安而出,耶和華必贖回被擄之民。
四、詩篇第十五篇
得以進入神的聖殿朝見神的人,需有的十個人品:行為正直、作事公義、不以舌頭谗謗人、不惡待朋友、不與惡人同夥、尊重敬畏神的人、信守諾言、不貪財圖利,不受賄賂以害無辜。
省思:人的愚昧有三:1、心中無神,作孽不報,就以為神不存在。 2、暗中所行,無人所知,就以為神看不見。 3、偏行己路,暫時得利,就以為神管不著。 耶和華是生命的主宰,創造天地的主,人往哪裡躲避神的面呢? 人怎能逃避耶和華的公義? 世事起伏如潮汐,權勢興衰如雲湧,耶和華永遠為王。 詩人對耶和華的崇高和人的渺小,有很敏銳清晰的理解,對人性的二分法也很鮮明。 惡人的悖逆殘酷壓制窮苦軟弱的人,但義人在苦難中仍然倚靠耶和華,仰望祂的救恩。
禱告
1. 為教會禱告:主耶和華啊! 你是坐在高天的寶座上垂看世人的神,你的慧眼察看世人,願你在我們的愁苦裡,垂聽我們的禱告; 在我們的苦難裡,成為我們的力量,堅固我們倚靠你的決心,好叫我們以你的慈愛為飽足,用你純淨的言語餵養我們,好叫我們得知你的心意!
2. 為未得之民禱告:“以耶和華為神的,那國是有福的! 他所揀選為自己產業的,那民是有福的!”(詩33:12)為在蘇里蘭卡的蘇里蘭卡摩爾族禱告,他們約有662,000人口,沒有基督徒,都是信奉伊斯蘭教。 摩爾族認為他們的祖先是阿拉伯商人在第八世紀和十五世紀之間到蘇里蘭卡定居下來的。 大批的穆斯林商人受當地迷人的景色吸引而來,有些定居當地,也大受統治者政策性的鼓勵。 他們大多住在沿岸地區,有著獨特的風俗,與當地大多數的辛哈裡嗇和塔米里人很不一樣,他們受伊斯蘭教的影響極深,嚴守伊斯蘭教規,也承襲祖先傳統,保守南亞的生活習慣。 禱告求主幫助他們能認識耶穌基督的屬性,接受恩典的福音,突破伊斯蘭教規的束縛和轄制。
6月8日耶和華永遠為王
今日經文:詩篇第9-15篇
思考問題:
1. 作者如何描述耶和華在人世間至高的權柄?
2. 屬神的人面對世上的不公義和惡人的驕橫,當如何行?
一、詩篇第九篇和第十篇
這兩篇詩篇原為一篇,主題是惡人的敵擋。 主要有三個部份:1、作者稱謝耶和華的保護,當仇敵環繞、惡人欺壓時,耶和華坐著為王,他按公義審判世界,按正直判斷萬民。 2、詩人大敵當前,面對苦難,求神拯救他脫離死亡之門,求神除滅那忘記神的外邦人。 惡人驕橫、欺壓困苦人、自誇私願、貪財悖逆、輕慢耶和華、無神自恃。 3、惡人口吐惡毒、心裡詭詐、算計無辜、謀害善良,以為神不追究。 詩人面對困境,唯一解決之道就是信心的禱告。 他求神打斷惡人膀臂,為無辜的孤兒和困苦人伸冤,滅絕外邦人,因耶和華永遠為王。
二、詩篇第十一篇到第十三篇
第十一篇仍然呼應義人和惡人的光景。 詩人選擇投靠耶和華,不聽從惡人的建議,因為耶和華從天上寶座,察看世人、試驗義人,神喜愛公義,正直人他看顧。 第十二篇,在一個邪惡虛謊的環境裡,詩人呼求耶和華的幫助。 他環顧四周,虔誠忠信的人都沒有了,人人油嘴滑舌、誇大說謊、以舌誇勝、毫無節制。 他深信神必剪除這樣的人。 耶和華發聲說話,他必幫助受冤屈的困苦人和受欺壓的貧窮人。 因耶和華的言語,是純淨的言語,在爐中煉過七次。 第十三篇,作者在多重的苦難中向神呼求。 他面對身體的病痛、仇敵的壓制、被神離棄這三重的苦,但是他仍然倚靠神的慈愛和厚恩,他的心以神的救恩為樂。
三、詩篇第十四篇
這詩篇裡有三個聲音:1、是愚頑人的聲音,他心裡說沒有神。 2、是耶和華的聲音,祂從天上察看有沒有尋求他的人,結果祂說,他們都偏離正路,沒有一個行善的。 作孽的愚頑人吞吃神的百姓,耶和華是困苦人的避難所。 3、是以色列歡喜的聲音,因以色列的救恩從錫安而出,耶和華必贖回被擄之民。
四、詩篇第十五篇
得以進入神的聖殿朝見神的人,需有的十個人品:行為正直、作事公義、不以舌頭谗謗人、不惡待朋友、不與惡人同夥、尊重敬畏神的人、信守諾言、不貪財圖利,不受賄賂以害無辜。
省思:人的愚昧有三:1、心中無神,作孽不報,就以為神不存在。 2、暗中所行,無人所知,就以為神看不見。 3、偏行己路,暫時得利,就以為神管不著。 耶和華是生命的主宰,創造天地的主,人往哪裡躲避神的面呢? 人怎能逃避耶和華的公義? 世事起伏如潮汐,權勢興衰如雲湧,耶和華永遠為王。 詩人對耶和華的崇高和人的渺小,有很敏銳清晰的理解,對人性的二分法也很鮮明。 惡人的悖逆殘酷壓制窮苦軟弱的人,但義人在苦難中仍然倚靠耶和華,仰望祂的救恩。
禱告
1. 為教會禱告:主耶和華啊! 你是坐在高天的寶座上垂看世人的神,你的慧眼察看世人,願你在我們的愁苦裡,垂聽我們的禱告; 在我們的苦難裡,成為我們的力量,堅固我們倚靠你的決心,好叫我們以你的慈愛為飽足,用你純淨的言語餵養我們,好叫我們得知你的心意!
2. 為未得之民禱告:“以耶和華為神的,那國是有福的! 他所揀選為自己產業的,那民是有福的!”(詩33:12)為在蘇里蘭卡的蘇里蘭卡摩爾族禱告,他們約有662,000人口,沒有基督徒,都是信奉伊斯蘭教。 摩爾族認為他們的祖先是阿拉伯商人在第八世紀和十五世紀之間到蘇里蘭卡定居下來的。 大批的穆斯林商人受當地迷人的景色吸引而來,有些定居當地,也大受統治者政策性的鼓勵。 他們大多住在沿岸地區,有著獨特的風俗,與當地大多數的辛哈裡嗇和塔米里人很不一樣,他們受伊斯蘭教的影響極深,嚴守伊斯蘭教規,也承襲祖先傳統,保守南亞的生活習慣。 禱告求主幫助他們能認識耶穌基督的屬性,接受恩典的福音,突破伊斯蘭教規的束縛和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