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不止息的愛遠勝於恩賜
今日經文:哥林多前書第11-14章
思考問題
1. 關於男女之別和恩賜之別,保羅勸誡哥林多教會當如何對待?
2. 愛的真諦,其本質是什麼? 對我們為何重要? 我們當如何行?
保羅在這段經文回答哥林多教會一些問題,是在他上次離開以後發生的事。
一、女人蒙頭的問題
保羅針對當時哥林多教會公開聚會混亂的困擾,耐心地說明他們當處理的原則。 哥林多外邦異教傳統風俗,在公開聚會時,尊貴的男人蒙頭,以突顯自己優越的社會地位。 也有女人在聚會禱告時,不蒙頭。 保羅的論點是男人蒙頭是羞辱自己的頭,男人的頭是基督; 而女人不蒙頭,是羞辱自己的丈夫,因為丈夫是妻子的頭,而且當時希臘文化和羅馬法律定規剃髮是婚姻關係的羞辱,他們接受女人的長頭髮是她的榮耀,作為遮蓋之用。 所以保羅的結論是在教會男人不應蒙頭,女人必需蒙頭作為順服的記號。
二、混亂聖餐的問題
哥林多教會結黨紛爭,混亂聖餐,藐視神的教會。 保羅教訓他們聚會領聖餐的意義,餅是記念主耶穌的身體為我們捨了,杯是表明主的血所立的新約,聖餐是表明主的死,聖徒與主聯合,就當省察自己,再領受聖餐,免得受審。
三、恩賜的配合
屬靈的恩賜是神按己意分給各人,恩賜雖有分別,執事也有別,卻同出於一位主和一位聖靈。 聖徒同為基督的身體,肢體各有不同的功用,各人恩賜也當互相配合,不可以恩賜輕看不同恩賜的人,因為肢體彼此需要。
四、最妙的道
恩賜的搭配要根基於愛,保羅勸告他們要切慕最妙的道,就是愛。 保羅闡明愛的真諦和真愛的特質。 愛是不止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 他的主要訴求是信徒不要因恩賜傑出而恃才傲物。 能長久存在的是信、望、愛,而最大的是愛。
五、講道和說方言的恩賜
保羅繼續勸告要追求愛,切慕屬靈的恩賜,但更要羡慕先知講道,造就、安慰、勸勉人,若有方言的恩賜,是造就自己,先知講道是為了造就人,故此公開說方言要有人能翻出來,也要以造就人為原則。 方言不是為信的人作證據,乃是為不信的人,先知講道不是為不信的人,乃是為信的人。 所以教會聚會時,方言的恩賜要為不信的人而謹守,凡事當規規矩矩按秩序行,都為了造就人,因為神不是叫人混亂,乃是叫人安靜。
省思:教會裡需要各樣恩賜和才幹的肢體,彼此搭配服事,為了榮耀主。 所有的恩賜都是神所賞賜的,故此我們當以感恩的心,欣賞彼此的恩賜,互相鼓勵配合,好好地服事神的教會,避免存著爭競嫉妒和驕傲自滿的心,恃才傲物,引起紛爭,使神的教會蒙羞,要以不止息的愛,追求和睦。
禱告
1. 為教會禱告:主啊! 感謝你不斷用你的話煉凈你的教會,教我們明白你的心意和法則,引導我們行在你的旨意中,堅固教會,榮耀你的名!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2. 為未得之民禱告:“你求我,我就將列國賜你為基業,將地極賜你為田產。”(詩2:8)為印度婆羅門的喀什米爾潘迪特人禱告,他們約有722,000人口,沒有基督徒,都是信奉印度教。 印度的喀什米爾人聲稱已住在印度北部克什米爾山區有三千多年了。 “潘迪特”一詞意思是“智者”或“印度教的學者”。 從1989年開始,由於穆斯林激進分子進入喀什米爾,數千名喀什米爾潘迪特人被迫離開家園,他們只有三個選擇:皈依伊斯蘭教、離開或被殺。 今天很多潘迪特人仍住在難民營,有些定居在印度其他地區。 雖然印度政府宣布他們可以安全返回家園,大部分的人仍不敢回去,因為穆斯林激進分子仍然在喀什米爾山區相當活躍。 禱告求主在他們族群中打破三千年信仰的桎梏,柔軟他們的心對神兒子耶穌的福音有興趣,幫助他們在苦難中尋求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