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 曠野中的怨言
今日經文:出埃及記第16~18章
思考問題:
1. 百姓向摩西發怨言時,摩西提醒,他們的怨言是向耶和華髮的,那麼耶和華為什麼還要降下嗎哪和鵪鶉供應他們為糧?
2. 當我們有缺乏時,我們第一個反應是否抱怨?我們是否轉向我們的領袖發怨言?我們當如何調整我們的反應?
摩西在曠野受磨練四十年後,神呼召他從曠野回埃及向法老王請命,釋放以色列人,現在神已經將以色列人從埃及的奴役中出來了。 接下來,聖經記載神如何帶領以色列民族在曠野四十年被煉凈受裝備,歷史的主導者繼續主導救贖的故事。
以色列百姓親身經歷了許多神蹟,才出埃及三天,就開始發怨言了,法老的軍隊不能消滅他們,但他們心裡的敵人,對他們帶來更大的威脅。 今天經文記載了幾件發生在以色列人中的事情:他們抱怨沒有肉吃,抱怨沒有水喝,他們與亞瑪力人爭戰,和葉忒羅的獻計。
以色列人在汛的曠野肚子餓了沒有肉吃,向摩西抱怨說寧可在埃及死在耶和華手下。 也比在曠野餓死還好。 他們如此不知感恩,神並沒有擊殺他們,神反而顯出祂的榮耀,晚上賜鵪鶉,早上降嗎哪,使他們飽足,他們且得吃嗎哪四十年之久。 但是他們還不遵照耶和華所命令的去行。
到了利非訂,百姓又為了沒水喝,與摩西爭鬧,甚至幾乎要拿石頭打死他。 百姓期望摩西在沙漠為他們開江河,好滿足他們的渴。 摩西根本不可能做得到,只有神能滿足他們的需求。 於是耶和華又再次顯現,吩咐摩西擊打何烈磐石出水,以解百萬大軍的乾渴!
神在以色列人中所行的奇事,也引來了亞瑪力的攻擊。 在那樣危急的處境,他們也首次經歷到聯手禱告的重要。 摩西、亞倫、戶珥和約書亞都在這次的爭戰中扮演不同重要的職責:摩西在耶和華面前舉手禱告,亞倫和戶珥支援摩西,而這個團隊聯合起來支援約書亞和他的軍隊。 這是他們得以戰勝亞瑪力人的關鍵。
摩西的岳父葉忒羅本是米甸人,他聽見耶和華藉著摩西帶領以色利出埃及的奇事,便帶著摩西的妻小來找他。 當他聽完摩西親口詳述神的大作為後,他的讚歎是,“我現今得知耶和華比萬神都大!”
他向摩西獻策,以分層負責授權管理的方式,來治理眾多百姓的需要,而這些領袖最重要的操守是敬畏神、誠實無偽、恨不義之財。 這是何等的寶貴!
也許關於葉忒羅的敘述,好像與前面的記載不連貫。 其實以色列人親身經歷耶和華浩瀚的恩典和拯救,親眼看見神多次奇妙的大作為,卻仍然不能相信耶和華的偉大。 如今一個米甸人聽見這些奇事,竟然就相信耶和華比萬神都大!而神的選民以色列竟然看不見,他們在曠野中的怨言,蒙蔽了他們的眼睛。
省思: 耶穌曾說“我是生命的糧”,“我是生命的活水”。 無論我們所缺乏的是什麼,不要容讓抱怨、批評、挑剔,在我們屬靈生命中成為不斷擴散的癌細胞而至終置我們於死地。 抱怨,真正受虧損的,不是我們抱怨的對象,而是我們自己。 讓我們看見葉忒羅所看見的,耶和華比萬神都大!
禱告
1. 為教會禱告: “你們的怨言不是向我們發的,乃是向耶和華髮的”(出16:8)主啊!求你止住我們心中抱怨的泉源,叫苦水變為甜水,幫助我們看見您比萬神都大。 在我們的缺乏中,您就是我們生命的糧,是我們生命活水的泉源。
2. 為未得之民禱告:“那報佳音,傳平安,報好信,傳救恩的,對錫安說:你的神作王了!這人的腳登山何等佳美 !”(賽52:7)為中國的岷雅克族禱告,約有27,000人口,住在四川西境山區,屬藏族的一支,信奉藏族佛教,沿襲藏族風俗和節慶,性情溫和樂天,與外界少有接觸,很重視和諧關係,他們中間沒有基督徒。 求主差遣祂的僕人得通達之路,到他們中間傳揚福音牧養他們,願基督福音的真光照亮岷雅克族人心裡的眼睛,使他們得著救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