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 立永約的耶和華
今日經文:撒母耳記下第21~24章
思考問題:
1. 耶和華如何在大衛生命的細節上顯出祂的統管權柄和祂的恩慈憐悯?
2. 在你的信仰生涯起起伏伏的經歷中,你如何看見神至高的主權和智慧?
本書最後這段落略述大衛王朝其他的事件,在這些不按時間次序的敘述裡,作者特意用嚴謹的架構突顯耶和華對大衛的恩慈和引導。 這段經文的主要信息是在大衛的兩首詩的內容,頌讚耶和華的拯救、護衛和信實。 大衛在艱難中生命的歷練和困苦中的經歷神,將他雕琢成為在神面前傾心吐意的詩人。
一、掃羅的血債
大衛為三年的飢荒求問神,得知乃因掃羅的血債。 掃羅在與非利士人爭戰年間,曾經殘殺基遍人。 基遍人曾向約書亞詐騙求和,約書亞與基遍立約起誓,不滅絕他們。 掃羅卻毀約殘殺基遍人。 基遍人向大衛要了掃羅的七個兒子,報仇還血債。 大衛為信守他與約拿單的盟約,保釋米非波設。 大衛聽說掃羅的嬪妃利斯巴,以麻布搭棚,長期保護掃羅七個兒子的屍身,免受飛禽走獸侵襲,便將他們的骸骨,連同從基列雅比搬來的掃羅和約拿單的骸骨,一同安葬在洗拉掃羅之父基士的墳裡,飢荒便止住了。 作者特意敘述兩個重點:首先是掃羅七個兒子的死,不是大衛的責任。 其次是大衛不計前嫌恩待米非波設, 並安葬掃羅和他眾子的骸骨。
二、以色列的燈不可熄
有一次以色列人與非利士人打仗,大衛也帶兵爭戰,因疲乏險些喪命,被亞比篩所救,以色列人起誓,不讓大衛再與他們出戰,免得以色列的燈被熄滅。 這是表明耶和華與神受膏的君王大衛一個特有的親密關係。
三、大衛的詩篇
大衛的兩首詩篇。 第一篇是讚美詩,第二篇是遺言之詩。 第一篇與詩篇第十八篇類似,主要描寫大衛一生經歷神的感受。 耶和華是拯救他的神,也是幫助他戰勝仇敵的神。 大衛教導以色列人遵守耶和華的道和律例,耶和華的美善無神可比,他的信實永遠立定,而且耶和華的救恩及於大衛和他的後裔直到永遠。 第二篇是大衛最後對耶和華的頌讚,藉著耶和華的靈,肯定了大衛是以公義治民,以敬畏神掌權。 耶和華與大衛家立的約,是凡事堅穩的永約。
四、大衛的勇士
前面的事件,作者指出耶和華在大衛一生起起伏伏中的看顧、引導、保護和管教。 現在作者詳列跟隨大衛的勇士們,因耶和華從來沒有離棄大衛,為他預備了這麼多忠誠的勇士。
五、大衛數點百姓得罪神
大衛在四境平安之日,數兵點將,炫耀國力,乃出於驕傲之心。 耶和華遣先知迦得去告訴大衛,他可以從飢荒、戰爭或瘟疫三樣災中選一樣,作為懲罰。 這三樣都是申命記裡關於不遵守神的誡命要受的咒詛。 大衛只說,“我願落在耶和華手裡”,因為他知道耶和華有豐盛的憐悯。 耶和華於是降下瘟疫之災,死了七萬人,大衛乃為百姓苦苦哀求耶和華。
六、設立祭壇
先知迦得來吩咐大衛到亞勞拿的禾場,為耶和華築壇。 亞勞拿見大衛王駕臨,便自動提出要免費將地奉送給大衛,大衛說他必要按價買地,不肯用白得之物作燔祭獻給神。 所以大衛買地築壇,獻燔祭和平安祭,瘟疫就止住了。
省思:作者在撒母耳記下的記載裡,讓我們看見這個說故事的主人,他藉著大衛的一生在講一個更大的故事。 耶和華先揀選了一位合他心意的王,再揀選一個城作為他的居所,他又與大衛家立約,這約是永遠的約,要成為一個永遠的國度。 大衛有他的軟弱和失敗,但他自知得罪神之後,勇於認罪悔改,一心尋求神,信靠神的憐悯,寬廣為懷。 大衛最後可以揚聲頌讚耶和華是與他立永約的神。 他一生的遭遇,與神的救贖故事緊緊相扣。
禱告
1. 為教會禱告:主耶和華!你是我的救主,是我的磐石,我一生投靠你,你救我脫離兇惡。 你的道是完全的,你的話是煉淨的。 除你以外,別無他神,你配得一切的頌讚,願你的榮耀充滿全地!
2. 為未得之民禱告:為中國雲南西北部的納西族禱告,他們約有337,000人口,有0.8%基督徒,信奉民俗宗教。 他們原是遊牧民族,散居中國中部,後來往南遷徙,定居成為農民。 他們沒有既定的宗教信仰,但是相信有一位創造者,只是不知道是哪一位才是創造的神。 禱告求主幫助他們得知這位“未識之神”,領受神的愛和救贖。
4月7日 立永約的耶和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