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全文
4 月14日 行惡終見棄
今日經文:列王記上第20~22章
思考問題:
1. 亞哈王和耶洗別如何顯露他們心中的邪惡?耶和華曾如何不斷地給亞哈悔改的機會?
2. 人在罪中,輕慢耶和華,執迷不悟的結果,會是如何?此段歷史對今日信徒、教會和國家有何警戒之處?
亞哈王的邪惡是以色列諸王之冠。 他縱容她的妻子操縱掌控國家的政治和宗教,把巴力崇拜和亞斯他錄神教定為國教,殘殺耶和華的先知,把自己賣給了邪惡。 這幾章經文記載了亞哈的罪惡和耶和華對他的審判。
一、亞哈受亞蘭王的威脅
亞蘭王便哈達率領三十二國的聯軍,圍攻撒瑪利亞城。 便哈達威脅亞哈以金銀和妻女來交換太平,亞哈應允之後,便哈達得寸進尺,要求進城搜刮皇宮所有的財物。 便哈達還誇口狂言,必要盡毀撒瑪利亞城。 亞哈總算聽從先知的指示,打敗了敵軍。 先知信息主要的關鍵是,“你就知道我是耶和華”。 然而亞哈關心的只是戰勝亞蘭。 次年,亞蘭敗軍重整旗鼓,再戰以色列,以色列軍少力薄,亞蘭軍兵卻滿了地面,先知再次提醒亞哈,耶和華必將亞蘭交在以色列手中,“你們就知道我是耶和華”,神一再給亞哈回頭的機會。 以色列出戰亞蘭,殺了他們十萬步兵,逃入亞弗城的二萬七千人,也慘死塌牆,便哈達倖免於死。 但是亞哈沒有滅絕他,反而與他稱兄道弟,放了他回去。 先知佯裝傷兵縱敵,在路旁向亞哈預言耶和華因此事將對他和他的民的審判,也就是他必喪命於亞蘭。
二、亞哈的執迷不悟
亞哈覬覦拿伯的葡萄園,因為它靠近亞哈和耶洗別的皇宮。 拿伯拒賣產業,因以色列人的祖產象徵家族遺傳,故不得轉賣。 亞哈明白這個傳統,雖心裡不舒服,也就接受了。 耶洗別可不能明白,為什麼亞哈一國之君,連小小一介草民的家產也不敢奪?她假冒亞哈的名和印,傳信給以色列眾領袖,又傳假證人誣告拿伯褻瀆神和以色列王,拿伯無言以對,被用石頭打死,亞哈便奪了拿伯的葡萄園。 耶和華派以利亞斥責亞哈,預言亞哈全家必被滅絕,如耶羅波安和巴沙的全家一樣。 又預言耶洗別的肉必被耶斯列城外的狗所吃。 亞哈的罪惡是無王可比,他出賣自己,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受耶洗別的慫恿,使百姓隨亞摩利人拜可憎的偶像。 亞哈仍然執迷不悟,沒有回轉。
三、亞哈的戰死
猶大王約沙法是個敬畏神的王,他卻與以色列北國建交結親。 亞蘭與以色列戰火熄了三年,亞哈就建議和猶大王聯合,想奪回拉末城。 亞哈召來四百巴力先知,求問可行不可行。 他們異口同聲必得勝。 約沙法堅持求問耶和華的先知米該雅,傳喚米該雅的使者,竟事先囑咐米該雅,要他附和其他先知的話。 亞哈堅持要求米該雅奉耶和華的名說實話,米該雅便預言亞哈要被引誘上拉末去陣亡。 巴力先知的首領西底家羞辱了米該雅,亞哈也下令收押監禁米該雅,直到他戰勝亞蘭回來。 但是亞哈此趟出戰便哈達的亞蘭大軍,就戰死沙場,回不來了。
亞哈死後,兒子亞哈謝繼位,他繼續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效法亞哈和耶羅波安所行的巴力崇拜。 猶大王約沙法行他父親亞撒的道,敬畏耶和華,只是邱壇沒有廢棄,百姓仍然有人拜偶像。
省思: 亞哈為王二十二年,他有戰將之才,本可帶領百姓爭戰得勝國中太平,但他聽從耶洗別的擺佈,陷百姓於拜偶像的邪惡裡。 耶和華三番兩次把敵人交在他手裡,他仍然不願順服耶和華的律法。 三年半的國中乾旱,甚至在迦密山親眼目睹耶和華榮耀的大能,他的心在神面前仍然沒有軟化。 他聽見了耶和華在舊約中最偉大的先知之一以利亞的話,也是無動於衷,從沒有真正悔改。 他是一個出賣自己靈魂給罪惡的人。 但亞哈的滅亡,並不是耶和華對以色列恩典和應許的結束,耶和華的救贖工作在以色列南北國的春秋裡,仍現黑暗中的曙光。
禱告
1. 為教會禱告:耶和華啊!有誰能像你公義慈愛兼蓄?有誰能如你立王廢王無上的權柄?有誰能比美你的智慧謀略,深測人心?願我終日敬畏倚靠你,知道你必看顧仰望你的人,保守投靠你的子民。
2. 為未得之民禱告:“ 智慧人必發光,如同天上的光;那使多人歸義的,必發光如星,直到永永遠遠。”(但12:3)為中國的魯緬族禱告,他們約有1,288,000人口,有0.7%是基督徒,多數信奉民間宗教。 魯緬族是瑤族的一支,他們居住在高山地區,重視家族生活。 他們的信仰是祖先崇拜和鬼神崇拜的混合,屬靈光景是極為黑暗,沒有聽過耶穌。 禱告求主拯救他們脫離屬靈的黑暗,使耶穌真理之光照亮他們的心靈,能接受耶穌,得著救恩。
4 月14日 行惡終見棄
今日經文:列王記上第20~22章
思考問題:
1. 亞哈王和耶洗別如何顯露他們心中的邪惡?耶和華曾如何不斷地給亞哈悔改的機會?
2. 人在罪中,輕慢耶和華,執迷不悟的結果,會是如何?此段歷史對今日信徒、教會和國家有何警戒之處?
亞哈王的邪惡是以色列諸王之冠。 他縱容她的妻子操縱掌控國家的政治和宗教,把巴力崇拜和亞斯他錄神教定為國教,殘殺耶和華的先知,把自己賣給了邪惡。 這幾章經文記載了亞哈的罪惡和耶和華對他的審判。
一、亞哈受亞蘭王的威脅
亞蘭王便哈達率領三十二國的聯軍,圍攻撒瑪利亞城。 便哈達威脅亞哈以金銀和妻女來交換太平,亞哈應允之後,便哈達得寸進尺,要求進城搜刮皇宮所有的財物。 便哈達還誇口狂言,必要盡毀撒瑪利亞城。 亞哈總算聽從先知的指示,打敗了敵軍。 先知信息主要的關鍵是,“你就知道我是耶和華”。 然而亞哈關心的只是戰勝亞蘭。 次年,亞蘭敗軍重整旗鼓,再戰以色列,以色列軍少力薄,亞蘭軍兵卻滿了地面,先知再次提醒亞哈,耶和華必將亞蘭交在以色列手中,“你們就知道我是耶和華”,神一再給亞哈回頭的機會。 以色列出戰亞蘭,殺了他們十萬步兵,逃入亞弗城的二萬七千人,也慘死塌牆,便哈達倖免於死。 但是亞哈沒有滅絕他,反而與他稱兄道弟,放了他回去。 先知佯裝傷兵縱敵,在路旁向亞哈預言耶和華因此事將對他和他的民的審判,也就是他必喪命於亞蘭。
二、亞哈的執迷不悟
亞哈覬覦拿伯的葡萄園,因為它靠近亞哈和耶洗別的皇宮。 拿伯拒賣產業,因以色列人的祖產象徵家族遺傳,故不得轉賣。 亞哈明白這個傳統,雖心裡不舒服,也就接受了。 耶洗別可不能明白,為什麼亞哈一國之君,連小小一介草民的家產也不敢奪?她假冒亞哈的名和印,傳信給以色列眾領袖,又傳假證人誣告拿伯褻瀆神和以色列王,拿伯無言以對,被用石頭打死,亞哈便奪了拿伯的葡萄園。 耶和華派以利亞斥責亞哈,預言亞哈全家必被滅絕,如耶羅波安和巴沙的全家一樣。 又預言耶洗別的肉必被耶斯列城外的狗所吃。 亞哈的罪惡是無王可比,他出賣自己,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受耶洗別的慫恿,使百姓隨亞摩利人拜可憎的偶像。 亞哈仍然執迷不悟,沒有回轉。
三、亞哈的戰死
猶大王約沙法是個敬畏神的王,他卻與以色列北國建交結親。 亞蘭與以色列戰火熄了三年,亞哈就建議和猶大王聯合,想奪回拉末城。 亞哈召來四百巴力先知,求問可行不可行。 他們異口同聲必得勝。 約沙法堅持求問耶和華的先知米該雅,傳喚米該雅的使者,竟事先囑咐米該雅,要他附和其他先知的話。 亞哈堅持要求米該雅奉耶和華的名說實話,米該雅便預言亞哈要被引誘上拉末去陣亡。 巴力先知的首領西底家羞辱了米該雅,亞哈也下令收押監禁米該雅,直到他戰勝亞蘭回來。 但是亞哈此趟出戰便哈達的亞蘭大軍,就戰死沙場,回不來了。
亞哈死後,兒子亞哈謝繼位,他繼續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效法亞哈和耶羅波安所行的巴力崇拜。 猶大王約沙法行他父親亞撒的道,敬畏耶和華,只是邱壇沒有廢棄,百姓仍然有人拜偶像。
省思: 亞哈為王二十二年,他有戰將之才,本可帶領百姓爭戰得勝國中太平,但他聽從耶洗別的擺佈,陷百姓於拜偶像的邪惡裡。 耶和華三番兩次把敵人交在他手裡,他仍然不願順服耶和華的律法。 三年半的國中乾旱,甚至在迦密山親眼目睹耶和華榮耀的大能,他的心在神面前仍然沒有軟化。 他聽見了耶和華在舊約中最偉大的先知之一以利亞的話,也是無動於衷,從沒有真正悔改。 他是一個出賣自己靈魂給罪惡的人。 但亞哈的滅亡,並不是耶和華對以色列恩典和應許的結束,耶和華的救贖工作在以色列南北國的春秋裡,仍現黑暗中的曙光。
禱告
1. 為教會禱告:耶和華啊!有誰能像你公義慈愛兼蓄?有誰能如你立王廢王無上的權柄?有誰能比美你的智慧謀略,深測人心?願我終日敬畏倚靠你,知道你必看顧仰望你的人,保守投靠你的子民。
2. 為未得之民禱告:“ 智慧人必發光,如同天上的光;那使多人歸義的,必發光如星,直到永永遠遠。”(但12:3)為中國的魯緬族禱告,他們約有1,288,000人口,有0.7%是基督徒,多數信奉民間宗教。 魯緬族是瑤族的一支,他們居住在高山地區,重視家族生活。 他們的信仰是祖先崇拜和鬼神崇拜的混合,屬靈光景是極為黑暗,沒有聽過耶穌。 禱告求主拯救他們脫離屬靈的黑暗,使耶穌真理之光照亮他們的心靈,能接受耶穌,得著救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