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 恩福綿延,飲水思源
今日經文:歷代志上第1~9章
思考問題
1. 歷代志的作者為何要用這麼長的篇幅記載以色列的族譜?對耶和華的救贖計劃有何相關?對以色列有何意義?
2. 在你個人生命歷史中,如何看到神的救贖計劃?在你的教會過去的年日中,看到神如何恩待引導?在中國教會的歷史中,你如何看到神偉大的救贖計劃?
列王記裡的敘述,在以色列人的政治國度裡,有兩條支線,就是大衛的王朝分裂為北國以色列和南國猶大。 在屬靈的國度裡,作者反覆突顯耶和華選民所行的道中,也有兩條支線,一條是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效法先祖大衛所行的道,另一條是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效法耶羅波安所行的道,陷民於罪。 作者讓我們看到敬畏耶和華與不敬畏耶和華的分野和後果,但耶和華的信實,必不被人的悖逆和罪孽所動搖。
歷代志裡,作者則專注於兩大主流,一個是大衛王朝的後裔,也就是耶路撒冷南國的王室血脈,這個主流代表的是耶和華如何統管祂的百姓,也就是在神權管治之下的王權。 另一個主流是所羅門王的聖殿,聖殿敬拜和祭司制度,代表的是神的百姓如何持續享受與耶和華之間的關係。 作者時常並提所羅門王的聖殿與大衛的寶座,以表示神的揀選和應許,不只包括南國,也包括北國,以色列代表的是以色列十二支派,而不只是南國。 更重要的是指向最後大衛的後裔耶穌基督坐在永遠的寶座上為王,也是永遠的大祭司,坐在父神右邊,長遠為眾聖徒代求。
作者為何在歷代志第一章到第九章,不厭其煩地長篇詳列各家族譜?大部分人閱讀時都把它略過了。 但是這冗長的族譜絕非無意義。 本書作者若是以斯拉,寫於被擄歸回之後,以猶太人傳統對族譜的重視,可能很有必要重新釐清他們的祖先淵源,使後來的子孫知道他們民族的起源,而繼續持守他們純淨的猶太血統。 但最重要的是指出耶和華從起初造人,揀選以色列民族,代代相傳,直到今日。 耶和華的救贖恩典有其延續性,且環環相扣。
一、從起初到族長的族譜: 本段第一章到第三章,作者從神起初創造亞當的血脈開始記載這段族譜。 從亞當到挪亞的後代。 從亞伯拉罕到以撒。 從以撒的後代,神揀選雅各,也就是以色列,從以色列的後代,神揀選猶大,從猶大眾子中,神揀選猶大與他瑪亂倫所生的法勒斯。 從法勒斯一脈的血統到後來的波阿斯,大衛王便是從波阿斯一脈所出。 從大衛王室的後裔到所羅門的後裔,提到約雅敬的兒子耶哥尼雅(就是約雅斤)和西底家,最後從耶哥尼雅到以利約乃。 耶和華從起初創造人,血脈的傳承,神的選民,尤其是大衛的後裔,經過世世代代的艱難禍患,直到如今,仍然因耶和華的恩慈存留至今。
二、以色列家族內的族譜:前面三章是以大衛的後裔為焦點。 接下來四章則強調以色列十二支派的後裔。
三、便雅憫的後裔:除了猶大和利未,作者詳述便雅憫的後裔。 以色列被擄返國後重建的主力是猶大,南國的主要支派也是猶大和西緬,加上一部分的便雅憫支派。 神揀選掃羅為以色列第一個王,掃羅是屬便雅憫支派。 掃羅的後裔和家譜也是重點。 以色列被擄,國破家亡,已無政體和社群生活,他們歸回後,首要之務,是重建百姓以聖殿敬拜為生活中心的秩序。 所以作者也詳述祭司、利未人在聖殿事奉的職責和聖殿敬拜的程序與規矩。
省思: 族譜對急功近利的今世,可能無意義。 但族譜説明人明白神在個人家族歷史的恩典,也提醒人明白神在國家民族歷史的主權。 人如果罔顧自己的源頭,就沒有根。 人如果罔顧恩福的源頭,就沒有感恩之心。 以色列人歷經國破家亡之痛,被擄為奴之恥,因神的恩典,得以回國重建家園,歷代志作者特別提醒百姓飲水思源,記念耶和華在歷史上如何拯救和引導、看顧和訓誨、保守和存留,直到如今。 信實不改變的神,仍將照著祂的應許作他們的神,他們也當守約敬畏神,作神的子民。
禱告
1. 為教會禱告: 耶和華啊!我們要稱謝你的救恩,要述說你一切奇妙的作為,你的訓詞正直,使人心甦醒,你的命令清潔,使人眼目明亮,你的道理潔淨,存到永遠,你的典章真實,全然公義。 願我們能飲水思源,感念你亙古不棄的恩典,知道你是歷史的主宰,願你的榮耀顯明,你的慈愛長存!
2. 為未得之民禱告:“萬民都要聚集在他面前,他要把他們分別出來,好像牧羊的分別綿羊山羊一般”(太25:32)為蘇俄的車臣族禱告,他們約有1,438,000人口,只有0.01%基督徒,多數信奉伊斯蘭教。 他們是北高加索地區最大的本土族群。 他們稱自己為諾可奇族。 車臣社會以宗族為主流,有130個宗族。 車臣人是虔誠的穆斯林,但每個宗族都有靈異神秘主義者領導。 有些人持守蘇菲派的穆斯林傳統被稱為「穆裡德」 他們一般很反對福音。 禱告求主柔軟他們的心,渴望認識耶穌,接受福音,追求和平,遵行祂的道
4月22日 恩福綿延,飲水思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