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文司
12月31日新天新地
今日经文:啓示录第21-22章 思考问题 1. 基督作王,新天新地的光景如何?与我们有何相关?对我们今日的生活有何意义? 2. “主必快来”与你现今的生活有什么关联?对教会有什么意义? 一、新天新地 1、新耶路撒冷城:约翰看见一个新天新地,新圣城从神那里降下,有如新妇预备好等候新郎。约翰听见声音从宝座出来宣告,“看哪!神的帐幕在人间!” 神与人同在,他们要作神的子民,神要作他们的神,亲自牧养安慰他们,不再有眼泪和死亡。约翰又听见神的声音说,“看哪!我将一切都更新了!” 这是可信又真实的。并且神要将生命泉的水白白赐给那口渴的人,得胜的必承受这些为业。2、新耶路撒冷城的荣耀:约翰被带到高山上,得见圣城荣耀。城中充满神的荣耀,有十二个门,精金城、碧玉牆,城牆根基由十二种不同宝石为装饰,十二个门是十二个珍珠,街道也是透明精金。城内无殿,因主神全能者和羔羊,就是圣城的殿。城内不用日月星光,因为神的荣耀照亮全城,又有羔羊为城的灯,城门昼夜敞开,凡不洁淨的,不得进入,唯有名字记在羔羊生命册上的才得进去。列国在城的光中行走,君王也要将尊贵荣耀归于圣城。3、生命河:约翰在城内看见当中一道明亮的生命河从神和羔羊的宝座流出来,河两旁都有生命树,每月结果子,树叶可以医治万民。城裡有神和羔羊的宝座,神的僕人都在祂面前事奉祂,与祂面对面,神的名字也都写在他们的额上。神自己作他们的光,他们要作王,直到永远。 二、主必快来 天使最后告诉约翰,神已指示他那必要快成的事,这些是真实可信的。1、“看哪!我必快来!”:第一次的邀请,是神应许凡遵守这书上预言的有福了;第二次的邀请,是神带着权柄的审判,祂定赏罚,要照各人所行的报应。2、进城门的权柄:凡洗淨自己衣服的有福了,他们必得权柄进入城门,能到生命树那里。3、圣子、圣灵、教会:耶稣表明是祂差遣祂的使者为众教会传达这信息,耶稣是大卫的根、是明亮的晨星;圣灵和教会也发出邀请,凡口渴的人也当来,愿意的都可以白白取生命的水喝。4、“主耶稣啊!我愿你来。”:约翰最后警告这书上的预言不可加添或删去,否则神必降祸于他,将他从生命树和圣城删去他的分。 省思: 启示录给今日信徒很大的警惕和鼓励。救恩的代价是昂贵的,付上了神羔羊的血,撒旦不断地迷惑列王和世人,邪恶势力联合敌对杀害神的子民,在末日神羔羊再来时,是带着至高的权柄和能力,审判世界,撒旦和一切与他联合的势力都要被消灭,羔羊要得胜,为被杀的圣徒伸冤,一同得胜。约翰的书信,最后落笔带着得胜盼望的呼声:“主耶稣啊!我愿你来!”。我们是否也带着热切的盼望,愿主快来呢? 祷告 1. 为教会祷告:主啊!新圣城的荣耀何等辉煌!神和羔羊就是圣城里的圣殿,神自己就是荣耀的光辉,生命河的水永流,我们渴慕你快来,愿你怜悯施恩,叫我们持守耶稣的真道,忍耐到底,我们仰望你的公义和恩典,单单依靠你! 主啊!我愿你来! 2. 为未得之民祷告:“然而,人未曾信他,怎能求告他呢?未曾听见他,怎能信他呢?没有传道的,怎能听见呢?若没有奉差遣,怎能传道呢?如经上所记:“报福音、传喜信的人,他们的脚踪何等佳美!””(罗10:14-15)为摩洛哥特克纳的柏柏尔人祷告,他们约有617,000人口,只有0.01%基督徒,都是信奉伊斯兰教。柏柏尔的名字源自阿拉伯语,专指埃及南部和北部的原住民。柏柏尔也是很多种族的通称,他们有类似的文化、政治、和经济的模式。柏柏尔人的阿拉伯化经过三个阶段,第三个阶段大约在第十五到第十七世纪之间发生。他们主要的产业是定居的农耕业,而不是流动的游牧业。祷告求主帮助他们能追本溯源,找到他们祖先的信仰,恢复对基督的认识,信奉耶稣基督的救恩,享受真神之爱。 后记: ~全本圣经讲解结束 ,总计365篇。 特此恭祝众读者:崭新的一年,主恩满溢,主爱满怀!
12月30日 最后的审判
今日经文:啓示录第20章 思考问题 1. 本章中关于复活的记载,与一般信徒对复活的理解有什么特别之处? 2. 关于白色大宝座的审判,对当时的教会有什么意义?对今天的教会有什么意义呢? 一、撒但被綑绑一千年:天使拿着无底坑的钥匙和大锁链,捉住那龙,就是古蛇,又叫魔鬼,也叫撒但,把他捆绑一千年,锁在无底坑,用印封上,不得再迷惑列国。撒但被捆绑一千年,目的不只是要惩罚牠,而是防止牠迷惑列国。等到一千年后再暂时释放他,那时他出来迷惑不敬畏神的列国,叫他们聚集争战,围住圣徒和圣城,火从天降,烧灭他们,但魔鬼被扔在硫磺的火湖里,直到永远。 二、基督作王一千年:约翰看见有几个宝座,也有坐在上面的,他们有审判的权柄。还有曾为主殉道者的灵魂和不曾拜过兽和兽像,也没有受过敌基督印记的那些人,都復活了,与基督一同作王一千年。第二次的死在他们身上没有权柄,必作神和基督的祭司。使徒约翰在这个意象里面看见的是一个法院的场景,坐在宝座上的是法官,在法官面前站著所有对羔羊至死忠心的那些人,他们因不拜兽而证明他们对主的忠诚。现在他们复活与基督一同作王一千年,这是头一次的复活,死亡在忠心的信徒身上没有权柄。一千年之后,其余的死人也将复活。这些忠心的信徒,他们宁愿牺牲生命,也不愿拜兽或受牠的印记。这审判似乎是在某方面与殉道者的申冤和邪恶权势的权利有关。约翰这段经文的背景可能是但以理所见到的四兽、牠们的审判、及至高者的圣民得国的异象。但但以理书中提到一位像人子的,从亘古常在者那里得到永远的权柄,天使对但以理解释说,那亘古常在者来了之后,所施行的审判会有利于至高者的圣民,他们将要得国。坐在宝座上的是殉道者,可能包括使徒,如同耶稣在马太福音19:28曾说使徒们将“坐在十二个宝座上,审判以色列十二个支派”、也可能是圣徒、以及所有在最后试炼中能坚持对主忠心的人。使徒约翰也看到那些给耶稣作见证,为神的道殉道的人的灵魂。约翰说,这些殉道者都复活了,并且与基督一同作王。 三、白色大宝座的审判 约翰看到一个白色大宝座与坐在上面的。但以理书第七章有一个类似的描述,在那里亘古常在坐者在火焰燃烧的宝座上审判世上的列国。在这里宝座是大而且白的,也可能是发光的。它的“大”代表它权柄的伟大,它的外表反应神荣耀的同在。一般认为坐在宝座上的那一位是人子,因为新约里面告诉我们审判已经交给了人子,约翰福音5:22说“父不审判什么人,乃将审判的事全交于子”。但在这节经文,审判的显然是父神,因为启示录其他的地方提到坐在宝座上的都是“父”,在这里前后文中施行审判的是父而不是子。但是“父与子原为一”,所以坐在审判宝座上的是三位一体的神。约翰看见坐在白色大宝座的,在祂面前天地都逃遁了。死了的人復活,照着生命册所记载他们所行的事来审判。他可畏的威严,使得天地都逃避了,以此表达必朽坏的在神面前无法站立。白色大宝座面前,死了的人,无论大小,没有人可以豁免受审判,也没有人面对不公义的审判。白色大宝座的审判是根据每个人的一生所写下的证据,案卷展开了,死了的人都凭着这些案卷所记载的照他所行的受审判,如同诗篇62:12 “神照着各人所行的报应他”。耶利米书17:10 说,“我耶和华是鉴察人心,试验人肺腑的,要照各人所行的和他所做事的结果报应他“。保罗也说,“神必照各人的行为报应各人” (罗2:6,)彼得说,“神不偏待人,按各人行为审判人”(彼前1:17)。人不是靠著行为得救,但是行为是一个人与神的真实关系无可推诿的证据。得救是因着信,而信心一定是由它所产生的行为表现出来的。死亡和阴间也交出死人受审判,死亡和阴间也被扔在火湖,这是第二次的死。名字不在生命册上的,也被扔在火湖里。 省思:在末后的时期,基督第二次再来时,是以审判者的身份和千禧年的君王身份降临。在神的国度里,与他有关系的是教会和经过苦难的圣徒。因此,那些现在被呼召在基督里的人不再是神国的属民,而是与基督一同作王、是神和基督的祭司,他们的实际任务将与神国的普世计划相关。我们处在现今似乎混乱的时代,然而基督再来的盼望,可以激励我们胜过眼前的挫折和苦难,基督是我们的力量,是我们的盼望! 祷告 1. 为教会祷告:主啊!兴起发光!看哪!黑暗遮盖大地,幽暗遮盖万民,耶和华却要显现,神的荣光照耀,主的光已经来到,万国要来就祢的光,君王要来就祢的光辉,耶和华作我们永远的光,愿祢的平安充满教会,祢的荣耀充满全地! 2. 为未得之民祷告:“在列邦中述说他的荣耀,在万民中述说他的奇事。 因耶和华为大,当受极大的赞美;他在万神之上,当受敬畏。”(代上16:24-25)为印度的拉杰普特人祷告,他们约有45715000人口,没有基督徒,都是信奉印度教。拉杰普特一词是从梵语“拉杰普特拉”而来,意思是“统治者之子”。所以他们是印度的贵族阶级,他们在殖民时期是印度北部和西部的统治阶级,大部分的人是地主。他们也很害怕基督教影响他们现有的家庭生活。祷告求主开他们心里的眼睛,使他们能经历神给家庭的祝福。
12月29日羔羊的胜利
今日经文:啓示录第19章 思考问题 1. 羔羊的婚宴象征什么?对当时的犹太人有什么意义?对今天的教会有什么意义? 2. 使徒约翰描述有哪些不同的人群在赞美神?他们为什么赞美祂? 使徒约翰在第十八章曾用了三首哀歌描述巴比伦政商霸权的倾倒,唱哀歌的有三群人,也就是君王、地上的客商、和海上的商贾。这段经文里也巧妙地用三种人的集体赞美与敬拜与前面三群人的哀歌成了强烈的对比。第一群人是天上的群众,第二群人是二十四位长老和四活物,第三群人是地上的群众,他们同来赞美神。 一、天上的庆贺:天上有极大群众,大声敬拜尊崇全能的神,神是真实公义的,祂审判了迷惑人、败坏世界的大淫妇,并为被杀的圣徒伸冤。二十四位长老和四活物也和众人赞美称颂神。神的众仆人也被邀请一起来赞美神。 二、羔羊的婚宴:群众敬拜的声音如众水和大雷,欢呼全能的神已作王,也归荣耀给羔羊,因羔羊的婚娶到了,新妇已预备好。这欢乐婚礼中的新妇是教会,她穿着洁白的细麻衣,就是信徒所行的义。天使吩咐约翰写下“凡被邀赴羔羊婚筵的有福了”。约翰虽然从未描述筵席的情况。但是在以赛亚书25:6-8曾预表这大筵席,在那里主在锡安山摆设大筵席,除掉他百姓的羞辱,并“吞灭死亡,直到永远”。而以色列人和弥赛亚分享神圣用餐的概念,也常见于犹太人的思维当中。在路加福音13:29耶稣也谈到,“从东西南北将有人来在神的国里坐席”。在耶稣的事奉后期,他也预言有一天那时他将在他父的国里再度和门徒喝葡萄汁,这个应许指向信徒可以期待等候弥赛亚再来时的大筵席。约翰敬畏地俯伏在天使脚前要拜他,但天使阻止并提醒约翰,他和那些为耶稣作见证的弟兄同是做仆人的。 三、基督的得胜:约翰看见从天上而来的白马骑士,这是得胜的象征;他名称为诚信真实,祂审判、争战都按公义,神审判的公义在整卷启示录都是很明显的主题;他眼如火,没有任何事能躲得过弥赛亚锐利的目光。祂头带许多冠冕,这跟龙的七个冠冕和海中上来的兽的十个冠冕是一个强烈的对比。他带着许多冠冕,指的是祂有至高无上无限的主权,他是万王之王,所有权柄都是他的;上面写着的名字只有祂知道,这可能是一个隐秘的名字,它的意义对所有的受造物是隐藏的,为了表达他位格的奥秘。关于基督,将始终继续存在一个奥秘,那是人有限的心思永远无法完全了解的;穿着溅了血的衣服,名称为神之道,这意象反映了以赛亚书63:1-6的记载,以赛亚问道,“你的装扮为何有红色?你的衣服为何像踹酒醡呢?”而神回答,“我发怒将他们踹下,发烈怒将他们践踏,他们的血溅在我衣服上。” 所以污染了得胜的弥赛亚衣服的血,不是他自己的血,而是敌人在爭战中流的血,弥赛亚被血污染的衣服,象征他在未来冲突中的胜利。穿着洁白细麻衣的众天军跟随着祂,利剑从祂口中出来,击杀列国,祂要用铁杖管辖他们,且要踹全能神烈怒的酒醡,他衣服和大腿上写着“万王之王、万主之主”。约翰描写得胜的基督所使用的象征语言非常具有说服力。 四、撒旦的最终灭亡 这里描绘两只兽及跟牠们协力争战的所有人的毁灭。有一位天使向天空的飞鸟大声呼喊。叫他们来吃所有即将被杀的人的肉。那兽和地上的君王并他们的军队都聚集和白马骑士争战,那兽和迷惑众人的假先知都被擒拿,扔在烧着硫磺的火湖,其馀的被白马骑士口中出来的利剑所杀,飞鸟都饱食了他们的肉。那兽是拟人化的比喻,代表抵挡教会的世俗权势。假先知代表假宗教说服人崇拜敌基督权势的角色。约翰再度描述了假先知的两个特性:1、他靠行奇事欺骗。 2、他在所有人的身上印上兽的印记。硫磺火湖是极痛苦之地的名称,烧着硫磺的湖,不但酷热难挨,且恶臭难堪,是敌基督、假先知、撒旦、及所有恶人最后的归宿。弥赛亚口中出来的剑,代表的是神审判的宣告。他将杀死所有那些在最后一战中一致反对神及公义力量的人。神的筵席准备好了。所有接受兽的印记,并誓言效忠牠的人都受到惩罚,他们的毁灭是完全的,现在只剩下撒旦自己了。尽管撒旦无所不用其极,神与羔羊最后仍将得胜。 省思:有时候信徒在顺利安逸的教会环境中,不知不觉习惯了一切就绪的敬拜,对属灵争战的观念不再有洞察力,“理所当然”的心态渐渐沦为“不冷不热”的形式崇拜。使徒约翰提醒我们,基督必再来,得胜的羔羊也必有最后的审判,信徒当警醒撒旦一切的仿冒与诱惑,一切抵挡神与祂的公义的势力都将消灭,唯有坚定心志信靠神的人得蒙保守。 祷告 1. 为教会祷告:主啊!在这末后的日子,求祢复兴教会,坚固教会的信心,专心跟随基督,因祂是万王之王,万主之主,是末后审判的羔羊,掌管天上地下所有权柄的得胜者,愿教会能胜过逼迫与苦难,与众天使同颂至高神的荣耀! 2. 为未得之民祷告:“他要怜恤贫寒和穷乏的人,拯救穷苦人的性命。”(诗72:13)为印度的马拉塔族祷告,他们约有30399000人口,没有基督徒,都是信奉印度教。马拉塔族是马哈拉施特拉省影响力很大的种姓阶级。他们非常关注自己和子女未来的生活保障,所以很注重财富的成功。祷告求主打开他们的心,使他们的家庭和族群能被耶稣吸引,医治并坚固他们的家庭。
12月28日巴比伦的倾覆
今日经文:啓示录第18章 思考问题 1. 使徒约翰用巴比伦大淫妇比喻什么?对我们代表什么?在末世又是代表什么? 2. 启示录中巴比伦的倾倒与结局,对苦难中的教会有什么意义? 前面的异象是声名狼藉的淫妇在审判中丧命。这里使徒约翰叙述罗马的毁灭,罗马那城是权力、奢侈、并极力地敌对基督教信仰的中心。在这一首诗歌的体裁里面,分成三个部分,第一段有大权柄的天使从天而降宣布说“大巴比伦倾倒了”。另一位天使则呼吁神的子民离开那城,并宣布对它的审判。第二部分我们听到社会中三个不同阶层的人的哭泣和哀嚎。他们是曾经从罗马对物质丰盛的贪婪欲望中得利的人,也就是君王、商人和航海业者。最后的部分是敘述罗马的实际倾倒。 一、巴比伦要倾倒的信息:有大权柄大有荣光的天使宣告,“巴比伦倾倒了!”,就当时罗马帝国鼎盛时期,这个预言对于所听见的人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使徒约翰在这里却表达一个信息,也就是神现在正要回应第五印之中殉道者的呼声。天使在这里的宣布,就像以赛亚书21:9所叙述的,当亚述攻陷巴比伦的消息传到以色列人那里的时候,守望者说,“巴比伦倾倒了!倾倒了!他一切雕刻的神像都打碎于地”。天使以极为有力的声音叫喊大巴比伦倾倒了,巴比伦象征着抵挡神国的一股大势力,将来必被摧毁。神既然把罗马比喻为巴比伦,他必将再度执行像对巴比伦城的审判。原本骄傲的巴比伦城将完全成为荒场,变成污秽之灵及各样不洁的动物的巢穴。以赛亚书里面也预言,巴比伦一旦倾倒,世世代代将无人居住,只有旷野的动物栖息。(赛13:20-21)。 二、巴比伦的倾复和结局 1、巴比伦倾倒之因:巴比伦成了鬼魔的住处,是各样污秽之灵的巢穴,列国君王被她的淫荡所吸引,世俗客商唯利是图,因她致富。她的罪恶滔天、高傲奢华、迷惑万国、杀害圣徒。2、警告:属神的百姓要赶紧逃离那城,免得与她同罪受灾殃。以前以赛亚先知也提出类似的警告说,“你们离开吧,离开吧,从巴比伦出来,不要沾不洁净的物。”(赛5:21)耶利米也发出一样的共鸣,“我的民哪!你们要从其中出去,各人拯救自己。”(耶51:45)在神的救赎历史中,分别出来的呼召是选民的特色,神呼召亚伯拉罕要他“离开本地,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创12:1)保罗也提出同样的挑战说“义和不义有什么相交呢?”(林后6:14)在这里的呼吁表明实际要逃离这厄运必来的城。这也是成了对最后一代的信徒“要远离浮华世界”的最后呼吁。受到逼迫的教会,总是面对跟世俗妥协的诱惑,而降低了对生活在一个敌对环境里的警戒。3、巴比伦的结局:大有能力的神行审判,巴比伦必按她所行的受到加倍的报应,在一天之内,她的灾殃要一起来到,被火烧尽。曾与她同在罪中之乐的列国君王、靠她发财的海陆商贾都来为她哀哭,因不再可以因她得利。巴比伦在一时之间成荒场,正如被猛力扔下深海的大石,不能再见了,灾祸必突然临到他,他被神审判的火全然毁坏。这段经文告诉我们“巴比伦”被审判的三个主因:1、他们的客商成为地上的权贵,财富使他们成为“尊贵人”,他们的傲慢与自信,导致他们的毁灭。2、列国被他的邪术欺骗诱惑,这欺骗列国的伎俩,使他们有虚假的安全感,以为它真是一个永远之城。3、满城染红了先知、圣徒、和殉道者的血,这血大声呼喊,向神哀告,要求申冤。罗马帝国的倾倒,预表最后的审判。当初伯沙撒王与他的大臣及妃嫔用圣殿器皿喝酒时,忽然看见一个人的手指,把他们的命运写在宫殿的墙上。但喝醉了殉道者的血的罗马,也将遭遇类似的灾难,他们遭遇的三个灾祸是死亡、悲哀及饥荒。被火审判是圣经上一个常见的概念。在耶利米书里面提到,主说巴比伦将是“烧毁的山”,其住处、苇塘、和极高大的城门都要被火焚烧。保罗也提醒信徒“在主的日子,火也要试验各人的工程。”(林前3:13)。神的救赎计划将在末后的日子完全实现。 省思:使徒约翰宣布罗马的最终灭亡,他不再强调罗马的军事力量,而是谴责她的经济政策,罗马的主要权势团体在那些年里已经饱得财富利益。因此约翰强调,对以色列而言,巴比伦和推罗扮演了经济妓女的角色,就像巴比伦扮演了压迫性的、崇拜偶像的军事强权的角色一样。因此在约翰看来,军事上的 “野兽 “和经济上的 “妓女 “现在在罗马融为一体了。这对现今的教会当如暮鼓晨钟,帮助我们认清时代,不再沉睡。 祷告 1. 为教会祷告:主啊!求祢不断地向教会施恩,以祢的话语唤醒我们沉睡的灵,帮助我们认清祢在末后世代的作为,赐下坚固的信心,明白祢的旨意,忠心地跟随祢,愿众圣徒被祢兴起,以祷告为馨香之祭,直达天听! 2. 为未得之民祷告:“耶和华啊,因此我要在外邦中称谢你,歌颂你的名。”(诗18:49)为印度的邦多坡拉雅族祷告,他们约有30,000人,有3.64%的基督徒,多数信奉印度教。他们的信仰是他们的传统信仰和印度教诸神的混合信仰。祷告求主帮助他们脱离虚假的宗教信仰,能认识耶稣基督,得着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