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福音的使者

今日经文:哥林多后书第4-7章 思考问题 1. 哥林多信徒如何回转彼此和解?保罗的字里行间告诉我们什么关键的信息? 2. 保罗如何鼓励哥林多信徒作福音的使者?对我们有何意义? 一、瓦器里的宝贝 1、保罗只传扬神的真理,不谬讲神的道理:基督是神的形像,基督福音的荣光要照亮不信之人的心眼,所以保罗只传耶稣基督是主,为耶稣作众人的僕人,深知神的荣光显在耶稣面上。这瓦器里的宝贝,就是他事奉时出于神所显的大能。2、苦难中的大能:保罗历经苦难,身上常带着耶稣的死,使耶稣的生也显明在他身上。死在他们身上发动,生却在哥林多信徒身上发动。使徒在苦难中因信经历神的大能。3、日日更新:外体虽日渐朽坏,内心却日日更新,因为眼前虽有短暂的苦楚,却盼望将来永远的荣耀,所顾念的,不是眼见的短暂,而是所不见的永远。 二、福音的使者 1、人生在世有劳苦叹息,但行事为人要凭着在基督里的信心,立定心志,得主的喜悦,因为一切至终都要在基督台前显露出来。2、基督的爱激励众人,叫人不再为自己活,乃为替他们死而復活的主活。3、在基督裡的,都是新造的人,因神藉着基督,使罪人与神和好。4、使徒领受福音使者的职分,劝人与神和好,因基督以无罪的成为罪,使罪人在基督裡成为神的义。5、信徒当为神而活。保罗自己为福音的缘故历经苦难,依然恆忍坚毅,为主谨守,轻看荣辱,信徒也当如此为神而活。 三、信与不信不同负轭 保罗劝诫信徒,信与不信,不要同负一轭,义与不义,不可相交。光明与黑暗不相通,也不可在神的殿拜偶像,务要分别出来归给神,不可沾染不洁淨。因为神要作我们的父,我们要作神的儿女。 四、和解带来的喜乐 保罗因为哥林多的悔改,带给他的喜乐和安慰:1、提多从哥林多带来的安慰:保罗承认他心里的忧愁,但他的责备不是为了定罪哥林多信徒,而是为了挽回他们。2、哥林多教会的顺服带给他的安慰:哥林多教会的悔改,使保罗得到极大的安慰。悔改和后悔有很大的区别。悔改是照着神的意思看见自己偏离神而回转,离弃罪而与神更亲近。后悔是世俗的忧愁,叫人死,远离神。3、哥林多教会接待提多,带给保罗的安慰:他们真诚的接待使提多欢心,也使保罗夸奖他们的话成真,保罗也欢喜放心了。 省思:保罗和哥林多教会尽弃前嫌,恢復在主裡真诚的相交,是何等有福!保罗爱教会,情谊真切,使徒从忧伤到欢喜,溢于言表。教会面对纷争或误解,有时被论断和忿怒所胜,造成难以弥补的裂痕,若能为主谨守,在主裡和好,弥足珍贵! 祷告 1. 为教会祷告:主啊!求圣灵将神的爱浇灌在我们心里,明白基督为我们偿付罪债浩大的恩典,帮助我们选择在主裡的饶恕,不计算人的恶,思念主无尽的恩惠,与神和好,也与人和好,存着善良单纯的心,与圣徒相交。 2. 为未得之民祷告:“主啊,我要在万民中称谢你,在万族中歌颂你!因为你的慈爱高及诸天,你的信实达到穹苍。神啊,愿你崇高过于诸天!愿你的荣耀高过全地!”(诗57:9-11)为阿富汗东南的帕沙伊族祷告,他们约有534,000人口,没有基督徒,都是信奉伊斯兰教。东南的帕沙伊人讲的是帕沙伊东南的方言,是其他帕沙伊人无法听得懂的。他们也是部落民族,有一个村委会是领导整个村庄的权威,该委员会是由每个家庭单位的成员组成,个人纠纷常由受伤害的个人自行解决,这也常导致争执。帕沙伊人很看重男性气概和尊荣。他们认为最理想的男人是一个自豪的战士、对家人忠诚、是仇敌的威胁、必要时随时预备报仇的勇士。帕沙伊人在十六世纪末期皈依伊斯兰教,都属逊尼派穆斯林。祷告求主在帕沙伊族人当中打开福音的门,柔软他们的心,对耶稣的福音有回应,接受基督的救赎大爱。

11月21日智慧之道

今日经文:箴言第14章 思考问题: 1. 智慧之道与愚昧之路有何根本的差异? 2. 我们如何活出智慧之道? 作者继续指明如何寻求智慧之道并持守其道 一、智慧之道:智者寻求智慧必得喜乐,反之则必忧患 1. 务要辨认此道:智慧之道在六方面显露出来 a. 建立与拆毁:智慧妇人以智慧持家,愚昧的则拆毁家庭 b. 正直与乖辟:敬畏神者为人正直,藐视神的则乖辟 c. 谨言与傲语:智慧之人言语谨慎,愚妄人则口出傲语 d. 勤劳与赋闲:勤劳者得供应,赋闲则枉然 e. 诚实与说谎:诚实者见证事实真相,说谎者口出谎言 f. 智慧与愚昧:敬畏神者寻求智慧,亵慢人则得不着知识 2. 务要了解此道:智者斟酌其道,选择正道;愚者误入岐途 a. 互助与纠葛:正直人互相扶持喜悦,愚者彼此纠葛牵累 b. 审视结局:正直人得享兴盛的结局,奸恶人的结局是死亡之路 c. 谨慎与狂傲:智者之道谨慎行善,远离恶事;愚者轻信背道,狂傲诡诈 d. 终极得胜:敬畏神的必得冠冕,愚者必得愚昧,恶人终必俯伏在义人面前 3. 务要明白因果原则: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 a. 富足者高朋满座;贫穷者门可罗雀 b. 藐视邻舍必致罪;怜悯贫穷便得福 c. 谋善必得慈爱诚实;谋恶则迷途困惑 d. 智慧者勤劳得益,货财得冠冕;愚者多言必失,终得愚昧 e. 诚实见证则救人性命;虚谎者以谎言行诡诈 总而言之,智者之道就是敬畏耶和华之道,就是生命的泉源,是一生的倚靠,也是儿女的避难所。 二、为君之道 a. 君王治国安邦,贵在民多国强 b. 君王的性情,贵在沉着稳定,心中安静 c. 君王的治理理念,贵在尊重耶和华创造生命的主权,不欺压贫寒,怜悯百姓,秉行公义,罚恶赏善,任用有智慧的谋士。 省思:世事难料,人心难测,智慧何求?风浪啸啸,苦海浮沉,安稳何在?有一条路,人以为正,至终成为死亡之路,人人渴求平安稳妥之路,至终寻着纠葛不清之路。古今中外圣贤,阐明多少人生哲思,为后人披荆斩棘,寻找生命之道。然而,敬畏耶和华,就是生命的泉源,可以使人离开死亡的网罗。敬畏耶和华之道,就是智慧之道。 祷告:主啊!人心何等飘忽,常常心盼正道,却常是偏行己道。求主智慧的言语深植人心,好叫我们专心寻求你,以智慧为生命的泉源,以诚实正直为冠冕,与主同行!

11月20日 主爱的荣光

今日经文:哥林多后书第1-3章 思考问题 1. 保罗用什么心态劝诫哥林多教会回转?为什么他如此对待哥林多教会? 2. 保罗对他所爱的教会的提醒和劝诫主题是什么? 保罗在前书劝勉哥林多教会避免教会混乱和分裂,但似乎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后来託提多再带了另一封信去,哥林多教会回心转意,保罗在备得安慰中写了充满感情的后书劝勉和关怀。 一、苦难中的安慰 1、保罗在宣道旅程中屡遭苦难,神在患难中所赐的安慰,使他能安慰遭各样患难的人,为他们存着盼望,忍受各样的苦楚。2、保罗自述在亚西亚遭遇苦难,连活命的指望都没有了,唯靠叫死人復活的神,祂不只现在拯救我们,还指望祂将来还要救我们。3、保罗凭着神的圣洁和诚实,存着清洁的良心,在世为人,全靠神的恩惠。4、保罗的使徒职分是从神的呼召而来的,神在基督裡坚固信徒,圣灵在信徒心里为凭据,叫我们因信站立得稳。 二、保罗对教会的爱 1、保罗表明对教会的爱,先前为教会流泪忧愁,仍建议教会赦免那应受惩治的人,用宽容、爱心和忍耐来对待他,向他显出坚定不移的爱心。2、不要为利混乱神的道:保罗乃凭着神的真理,在基督里,传扬福音,神常帅使徒在基督里夸胜,藉着他们显扬在基督裡的馨香之气。 三、新约的僕人 1、保罗不举荐自己,哥林多信徒就是他的荐信,写在使徒心裡。2、信徒是基督的信,用永生神的灵写的,不是写在石版上,是写在心版上。3、保罗蒙召作新约的执事,乃是凭着叫人活的精意,带着属灵的荣光,使人称义。4、主就是那使人得自由的灵,使众人敞着脸,得见主的荣光,荣上加荣。 省思:教会是罪人被改变的地方,因为是基督所充满的。教会不是充满完美之人的团体,而是基督不断改变罪人生命的地方。哥林多教会虽是保罗建立的教会,后来受人煽动而反对怀疑保罗,保罗在基督里的劝勉,流泪祷告。他们终于回转,被基督的福音改变。这是何等令人安慰的事! 祷告 1. 为教会祷告:主啊!愿你不断看顾属基督的信徒,在基督里明白这条属天的道路。主的灵在那里,那里就有自由,使教会能在基督裡散发基督馨香之气。 2. 为未得之民祷告:“所以你们要往岔路口上去,凡遇见的,都邀来赴宴。’”(太22:9)为阿富汗的哈扎拉人祷告,他们约有3802000人口,只有0.03%基督徒,都是信奉伊斯兰教。哈扎拉族是一个独特的民族,因为他们与阿富汗其他种族、宗教的不相容而遭受很多的苦难,逼迫也塑造了哈扎拉的民族性。他们主要是什叶派穆斯林,因此常常面对在阿富汗站主导地位的逊尼派穆斯林的逼迫和歧视。他们的祖先可能是十三世纪时成吉思汗留下的蒙古士兵的后裔,与土耳其人联姻而自成一族。哈扎拉人很有才华和诗情。需要很多的祷告,求主帮助他们能明白耶稣的身份和地位,对福音有敞开的心,接受救恩。

11月19日復活的盼望

今日经文:哥林多前书第15-16章 思考问题 1. 哥林多教会为何对基督的复活质疑?保罗如何阐明基督复活的意义? 2. 基督的死和复活对基督教信仰有何关键性的意义? 当时有些传言认为没有死人復活之事,保罗针对信徒将来有没有身体復活的问题予以阐明。一些异教崇拜也相信人的灵魂是不死的,但对于身体復活的事,却认为是件荒谬的事。一些基督徒也认为永生是指灵魂永远不死,似乎是与异教信仰观念认同,以致于他们认为信徒在世生活为人如何无所谓,福音只是使人得着灵魂不死的确据。保罗这段经文的教导,主要是要纠正这个与异教信仰混合的观念。 一、基督的死和復活是使徒所传的福音 基督的死和復活是旧约里的预言,这预言也因基督从死裡復活应验了,而且先后显给矶法、十二使徒,也给五百多弟兄看,又显给雅各和众使徒看,后又显给保罗看。保罗当日所传给他们的,就是基督的死、埋葬和復活,哥林多教会的人就如此相信了。 二、基督復活和信徒身体復活 1、若基督没有復活:若没有復活之事,基督就没有復活;基督没有復活,使徒所传的便是虚谎;他们所信的也是徒然,仍然在罪里;使徒的见证也是虚妄。信基督若只在今生有指望,就比众人更可怜。 2、若基督已经从死裡復活:基督是所有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基督再来时,必要作王,胜过掌死权的,凡在基督裡的,都要从死裡復活。3、基督復活与信徒受洗:信徒受洗是归入基督的死,在基督的死和復活里,与基督联合,所以信徒受洗后的生活没有新生的样式,实是自欺欺人。不信復活而过放纵的生活是败坏善行,也是不认识神。 三、復活后的身体 1、死人復活,也如种子,各有其形体,种的是必朽坏的,復活的是必不朽坏的;所种的是属血气的身体,復活的是灵性的身体。2、血肉的身体,不能承受神的国,必朽坏的,不能承受不朽坏的。3、在基督裡得胜:基督已胜过死亡和罪恶的权势,末后号筒吹响,死人要復活,我们也要改变。4、务要坚固:保罗劝告信徒务要坚固,竭力多作主工,因为在主裡的劳苦,必不徒然。 四、保罗的叮咛和祝福 1、捐献:保罗在佈道旅程中向外邦教会发动募款资助在耶路撒冷贫穷的圣徒,响应热烈,各教会将派代表陪同保罗护送捐款。2、提摩太和亚波罗:保罗叮咛要接待敬重主的忠僕提摩太和以拉都,也希望亚波罗再去哥林多。3、凡事要儆醒,在真道上站立得稳,凭爱心行事。 省思:保罗苦口婆心劝告充满纷争的哥林多教会信徒要在真道上站立得稳,竭力作主工,凭爱心行事,因为信基督的人,在基督的死上领受了罪得赦免的恩典,从罪的辖制裡被买赎,不再属自己,乃是属基督了。在基督的復活上,我们与基督联合,存着盼望,在基督里有得胜的确据。 祷告 1. 为教会祷告:主啊!感谢神在基督的救赎里,奇妙的恩典;在基督里不离不弃的爱,这爱是过于人所能测度的;感谢神在基督的復活裡,带着我们夸胜,胜过了掌死权的,胜过了罪恶的权势,我们的盼望在乎神! 2. 为未得之民祷告:“在列国中述说他的荣耀!在万民中述说他的奇事!”(诗96:3)为阿富汗的艾玛克人祷告,他们约有1,558,000人口,没有基督徒,都是信奉伊斯兰教。自远古以来,阿富汗一直是亚洲的十字路口,族裔混杂的艾玛克族,以前就从伊朗东北部延伸到阿富汗的西部和中部,至今仍然如此。他们被公认为勇猛的战士,一般过着半游牧的生活,随着季节流动放牧羊群,有时也住在泥砖式的村里从事农作和编织地毯为生。他们居住之地,地处偏远,又因部落文化和家庭传统,福音不容易传达,祷告求主在他们中间打开福音的门,帮助他们有机会听到福音,柔软他们的心,能接受耶稣的救恩。

11月18日不止息的爱远胜于恩赐

今日经文:哥林多前书第11-14章 思考问题 1. 关於男女之别和恩赐之别,保罗劝诫哥林多教会当如何对待? 2. 爱的真谛,其本质是什么?对我们为何重要?我们当如何行? 保罗在这段经文回答哥林多教会一些问题,是在他上次离开以后发生的事。 一、女人蒙头的问题 保罗针对当时哥林多教会公开聚会混乱的困扰,耐心地说明他们当处理的原则。哥林多外邦异教传统风俗,在公开聚会时,尊贵的男人蒙头,以突显自己优越的社会地位。也有女人在聚会祷告时,不蒙头。保罗的论点是男人蒙头是羞辱自己的头,男人的头是基督;而女人不蒙头,是羞辱自己的丈夫,因为丈夫是妻子的头,而且当时希腊文化和罗马法律定规剃髮是婚姻关係的羞辱,他们接受女人的长头髮是她的荣耀,作为遮盖之用。所以保罗的结论是在教会男人不应蒙头,女人必需蒙头作为顺服的记号。 二、混乱圣餐的问题 哥林多教会结党纷争,混乱圣餐,藐视神的教会。保罗教训他们聚会领圣餐的意义,饼是记念主耶稣的身体为我们捨了,杯是表明主的血所立的新约,圣餐是表明主的死,圣徒与主联合,就当省察自己,再领受圣餐,免得受审。 三、恩赐的配合 属灵的恩赐是神按己意分给各人,恩赐虽有分别,执事也有别,却同出于一位主和一位圣灵。圣徒同为基督的身体,肢体各有不同的功用,各人恩赐也当互相配合,不可以恩赐轻看不同恩赐的人,因为肢体彼此需要。 四、最妙的道 恩赐的搭配要根基于爱,保罗劝告他们要切慕最妙的道,就是爱。保罗阐明爱的真谛和真爱的特质。爱是不止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他的主要诉求是信徒不要因恩赐杰出而恃才傲物。能长久存在的是信、望、爱,而最大的是爱。 五、讲道和说方言的恩赐 保罗继续劝告要追求爱,切慕属灵的恩赐,但更要羡慕先知讲道,造就、安慰、劝勉人,若有方言的恩赐,是造就自己,先知讲道是为了造就人,故此公开说方言要有人能翻出来,也要以造就人为原则。方言不是为信的人作证据,乃是为不信的人,先知讲道不是为不信的人,乃是为信的人。所以教会聚会时,方言的恩赐要为不信的人而谨守,凡事当规规矩矩按秩序行,都为了造就人,因为神不是叫人混乱,乃是叫人安静。 省思:教会里需要各样恩赐和才幹的肢体,彼此搭配服事,为了荣耀主。所有的恩赐都是神所赏赐的,故此我们当以感恩的心,欣赏彼此的恩赐,互相鼓励配合,好好地服事神的教会,避免存着争竞嫉妒和骄傲自满的心,恃才傲物,引起纷争,使神的教会蒙羞,要以不止息的爱,追求和睦。 祷告 1. 为教会祷告:主啊!感谢你不断用你的话炼净你的教会,教我们明白你的心意和法则,引导我们行在你的旨意中,坚固教会,荣耀你的名! 2. 为未得之民祷告:“你求我,我就将列国赐你为基业,将地极赐你为田产。”(诗2:8)为印度婆罗门的克什米尔潘迪特人祷告,他们约有722,000人口,没有基督徒,都是信奉印度教。印度的克什米尔人声称已住在印度北部克什米尔山区有三千多年了。“潘迪特”一词意思是“智者”或“印度教的学者”。从1989年开始,由于穆斯林激进分子进入克什米尔,数千名克什米尔潘迪特人被迫离开家园,他们只有三个选择:皈依伊斯兰教、离开或被杀。今天很多潘迪特人仍住在难民营,有些定居在印度其他地区。虽然印度政府宣布他们可以安全返回家园,大部分的人仍不敢回去,因为穆斯林激进分子仍然在克什米尔山区相当活跃。祷告求主在他们族群中打破三千年信仰的桎梏,柔软他们的心对神儿子耶稣的福音有兴趣,帮助他们在苦难中寻求神。

11月17日谨守的自由

今日经文:哥林多前书第8-10章 思考问题 1. 保罗劝诫关于基督徒的自由要受什么来界定?为什么? 2. 今天教会内外盛行个人权利自由主义,与保罗的教导有何异同?我们当如何行? 保罗回答哥林多教会关于基督徒的自由: 一、关于可不可以吃祭偶像之物 保罗教导他们:1、创造万物的神是唯一的真神,所有的偶像都是不存在的神,所以祭偶像之物与属灵之事是没有关联的。2、但是要谨慎,免得因这自由成为软弱人的绊脚石。3、食物若叫弟兄跌倒,就不吃。 二、保罗自己应用自由的原则 1、保罗认清自己有使徒的权柄和传福音的呼召,为福音四处奔走,结满福音的果子。2、保罗说明自己当得的权利:被圣徒接待的权利、带着家人同行的权利、得到财物供应的权利。3、保罗为福音的缘故,放弃一切的权利,供养自己,成为众人的僕人。4、保罗鼓励他们,要竭力奔跑,为得着不能坏的冠冕,诸事有节制,攻克己身。 三、以色列人的鑑戒 以色列人在旷野,有神同行,有神云柱火柱的引导,有磐石出水的供应,有吗哪和肉食的供应,但是他们贪恋恶事,拜偶像、行姦淫、试探主、发怨言,以致都倒毙旷野。 四、叫人得拯救 1、因为神是信实的,祂不叫我们遇见试探过于我们能受的,受试探时,也必开一条出路,使我们受得住。2、与神相交:以色列的失败主因是拜偶像,他们与鬼相交。保罗说明人得拯救,是因藉着守圣餐与神相交,与众圣徒相交。3、在神里的自由:或吃或喝,凡事都要为荣耀神而行,不要使人跌倒,不求自己的益处,只求众人的益处,叫他们得救。 省思:保罗呼吁教会在凡事上要谨守,宁可为别人能得着福音的好处而放弃当享有自由,谨慎自守。这是今天高居个人权利和自由的社会中,教会面对的挑战,我们当引以为鑑。 祷告 1. 为教会祷告:神啊!愿你的话激励我们,不要忘记你的恩典,谨守你大使命的託付,为服事这世代,愿意放下自己的权利,传扬你的福音。 2. 为未得之民祷告:““我知道他们的行为和他们的意念。聚集万国万族的时候到了,他们要来瞻仰我的荣耀;”(赛66:18)为毛里塔尼亚的摩尔人祷告,他们约有3,680,000人口,只有0.1%基督徒,都是信奉伊斯兰教。摩尔人是非常自傲的族群,常对该地区其他族群表现优越感。他们的社会很忠实地遵守可兰经的教导。“摩尔”泛指所有说哈萨尼亚语言的人,不论肤色。祷告求主兴起摩尔的信徒能向自己家人和社群有效地传扬福音,祝福摩尔人的每个家庭,求圣灵在他们中间打开福音的门。

11月16日圣洁的生活

今日经文:哥林多前书第5-7章 思考问题 1. 保罗对于教会纪律的劝诫原则是什么?与今日教会有什么相关? 2. 保罗在这段经文中对哥林多教会存在的罪持什么样的看法?我们当如何看待这些问题? 保罗针对哥林多教会的问题给予指示合乎神的原则当有的处理。 一、教会纪律的处理 哥林多教会中有淫乱之事,就是有信徒娶了继母,那是犹太律法和罗马法律所严禁的,连外邦人都引以为耻的,而他们还自高自大,以此夸口,保罗指示教会应惩治这样的人,把他赶出教会,以免这样的罪像麵酵影响全体。而且若有信徒行淫乱、贪婪、拜偶像、辱骂、醉酒、勒索,不可与他相交。 二、危害哥林多教会的两个罪 1、信徒争讼,对簿公堂:教会信徒不情愿受欺,不情愿吃亏,在不义的人面前告弟兄,而不在圣徒面前求审,其实他们反倒欺压、亏负自己的弟兄。2、盛行淫乱和不圣洁之事:保罗列举了哥林多教会的淫乱和不道德的恶行。哥林多教会的信徒可能以在基督裡的自由为藉口而继续犯罪,他说明信主的人是藉着神的灵,被主洁淨了。因此在道德生活上要守圣洁,逃避淫行,不可与娼妓联合,要与基督联合,与主成为一灵。身体是圣灵的殿,是重价买来的,在身子上荣耀神。 三、婚姻的问题 1、婚姻是神设立的,夫妻不可离异,二人成为一体。2、保罗反对教会内有一些极端主张禁慾和不婚的。3、婚后信主,配偶不信,不应与配偶分开。4、信徒的蒙召不因社会地位有所差别,各人要守住蒙召时的身分。 省思:信徒加入教会,难免将他们未信之前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带进教会,哥林多教会信徒多为希腊的外邦人或一些希腊化的犹太人,哥林多人生活奢华,情慾氾滥,道德败坏,神庙昌盛,庙妓上千,信徒即便信了主,也难脱离城裡的恶习,保罗不厌其烦地提醒劝诫。今日教会面对的世俗恶习,也当以使徒的劝诫为警惕。 祷告 1. 为教会祷告:主啊!求你坚固你的教会,在世俗恶习的洪流中,能追求圣洁,不要随波逐流。 2. 为未得之民祷告:“于是他对门徒说:“要收的庄稼多,做工的人少。 38 所以,你们要求庄稼的主差遣做工的人出去收他的庄稼。””(太9:37-38)为塞内加尔普拉尔的富拉尼人祷告,他们约有1,045,000人口,没有基督徒,都是信奉伊斯兰教。普拉尔是以穆斯林的捍卫者著称, 他们也因为是第一批皈依伊斯兰教的非洲黑人而引以为傲。伊斯兰传统和当地特殊的气候显著地影响他们的服装风格。一般男人穿着长袍披风之类的衣服,称为“布布”,带上裹头巾或伊斯兰风格的头巾。女人穿着飘逸的连衣长裙,也称为“布布”。他们一般不对耶稣的福音敞开,坚信伊斯兰教教规。祷告求主柔软他们的心,能对福音有好奇的心,认识耶稣基督,接受神儿子的救恩。